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11616.pdf/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執珽迎於門内。三老至門。五更去門十步則降車以入。皇帝拜三老五更攝齊荅拜。皇帝揖進。三老在前。五更在後。升自右階。就筵。三老坐。五更立。

皇帝升堂北面。公卿升自左階北而。三公授几杖。九卿正履。國老庶老各就位。皇帝拜三老。群臣皆拜。不拜五更。乃坐。皇帝西向肅拜五更。進珍羞

酒食。親袒割。執醬以饋。執爵以酳。以次進五更。又設酒酏於國老庶老。皇帝升御座。三老乃論五孝六順。典訓大綱。皇帝虛躬請受。禮畢而還。又都

下外州。人年七十以上賜鳩杖黄帽有勑即給不為常也。 文帝紀。文帝踐極。令皇太子就周致事柱國閻慶第問疾。仍供醫藥之費。 煬帝紀。大

業五年二月丙辰。宴耆舊四百人於武德殿頒賜各有差。十月癸亥。詔曰。優德尚齒。載之典訓。尊事乞言義彰膠序。鬻熊為乘。一本作師取非筋力。

方叔元老。克壮其猷。朕永言稽古。用求至治。是以厖眉黄髮更令收序。務簡秩優。無虧藥膳。庶其卧治。佇其弘益今歲耆老赴集者。可於近郡處置

年七十以上。疾患沉滯。不堪居職。即給賜帛。送還本郡。其官至七品以上者。量給禄廪。以終厥身。六年四月。帝在江都宫宴江淮已南父老。頒賜各

有差。七年二月。詔曰。武有七德。先之以安民。政有六本。興之以教義。高麗高元。虧失藩禮。將欲問罪遼左。恢宣勝略。雖懷伐國。仍事省方。今住涿郡

巡撫民俗。其河北諸郡。及山西山北年九十以上者。板授太守。八十者授縣令。唐書禮樂志。孟月及季夏。皇帝親養三老五更於太學。所司先奏三

師三公致仕者。用其德。行及年高者一人為三老。次一人為五更。五品以上致仕者為國老。六品以下致仕者為庶老。尚食具牢饌。前三日尚舍設

大次於學堂之後。隨地之宜。設三老五更次於南門外之西。群老又於其後。皆東向。文官於門外之東。武官在群老之西。重行東西向。皆北上。前一

日設御座於堂上。東序西向。莞筵藻席。三老座於西楹之東。近北南向。五更座於西階上東向。國老三人座於三老西階不屬焉。皆莞筵藻席。衆國

老座於堂下西階之東。西面北上。皆蒲筵緇布純。加莞席。杜氏通典。玄帛純。若三品以上則莞筵紛純。加藻席盡純。凡五品以上致仕者為國老。設

庶老席於國老之後。皆蒲筵緇布純。六品以下致仕者為庶老。大樂令展宫縣於廷。設登歌於堂上。如元會典儀。設文武官五品以上位於縣東西。

六品以下在其南。皆重行西向北上。蕃客位於其南。諸州使人位於九品之後。學生分位於文武官之後。設門外位如設次。又設尊於東楹之西北

向左玄酒。右坫以爵。其日鸞駕將至。先置之官就門外位。學生俱青衿服。入就位鸞駕至太學門。回輅南向。侍中跪奏請降輅。降入大次。文武五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