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11616.pdf/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以上。從駕之官皆就門外位。太樂令工人二舞入。群官客使以次入初鸞駕出宫。量時刻遣使迎三老五更於其第三老五更俱服進賢冠。乘安車。

前後導。從。其國老庶老則有司預戒之。鸞駕既至太學。三老五更及群老等俱赴集。群老各服其服。太常少卿賛三老五更俱出次。引立於學堂南

門外之西。東面北上。奉禮賛群老出次。立於三老五更之後。太常博士引太常卿升立於學堂北户之内。當户北面。侍中板奏外辦。皇帝出户。殿中

監進大珪。皇帝執大珪。降迎。三老於門内之東。西面立。侍臣從立於皇帝之後。太常卿與博士退立於左。三老五更皆杖。各二人夾扶。左右太常少

卿引導惇史執筆以從。三老五更於門西東面北上。奉禮引群老隨入。立於其後。太常卿前奏請再拜。皇帝再拜三老五更去杖攝齊荅拜。皇帝揖

進。三老在前。五更。從。仍杖夾扶至階。皇帝揖升。俱就座。復立。皇帝西面再拜三老。三老南面荅拜。皇帝又西向肅拜五更。五更荅肅拜。俱座。三公授

几。九卿正履。殿中監尚食。奉御進珍羞及黍稷等。皇帝省之。遂設於三老前。皇帝詣三老座前。執醬而饋。乃詣酒尊所取爵。侍中賛酌酒。皇帝進。執

爵而酳。尚食奉御以次進珍羞酒食於五更前。國老庶老等皆坐。又設酒食於前。皆食。皇帝即座。三老乃論五孝六順。典訓大綱。格言宣於上。惠音

被子下。皇帝乃虛躬請受。敦史執筆録善言善行。禮畢。三老以下降筵。太常卿引皇帝從以降階。逡巡立於階前。三老五更出。皇帝升立於階上。三

老五更出門。侍中前奏禮畢。皇帝降還大次。三老五更升安車。導。從而還。群官及學生等以次出。明日三老詣闕表謝。 高祖武德三年。幸稷州。召

父老置酒高會賜帛。五年三月。宴京城父老賜布。 太宗貞觀三年四月。詔高年八十以上粟二石。九十以上三石。百歲加絹二疋。十月幸隴州。詔

岐隴二州八十以上賜物。百歲以上就加優恤。五年十二月。幸温湯新豐。賜高年帛。六年三月。幸九成宫。八十以上賜粟帛。五月宴岐州父老賜帛。

九月幸慶善宫。賜故老帛。十一年正月。宴長安父老於玄武門。賜以榖帛。三月幸洛陽宫。宴父老於乾元殿。賜以粟帛。是年車駕在洛陽。幸甄權宅。

禮高年也。權頴川人。精銳藥術。為天下之最。時年一百三歲。拜朝散大夫賜以粟帛被褥几杖。因詔百歲以上者給侍五人。十二年二月宴洛陽父

老。賜帛有差。十三年正月。朝于獻陵。三原縣人年八十以上賜物有差。十四年正月。幸魏王宅。賜同里老人物有差。十五年正月。如洛陽。所過州賜

高年榖帛。五月并州父老請臨幸。帝賜宴於武成殿。仍賜物遣之。十一月蒐于伊闕。詔所經之縣。遣使存問高年。賜綿帛各有差。玉海。貞觀十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