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12275.pdf/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晦弟嚼。馳使告晦。晦猶謂不然。不然。江夏内史程道息。得尋陽人書。言朝廷將有大處分。其事已讅。封以示晦。晦以問參軍何承天。承天對曰以王

者之重。舉天下以攻一州。大小既珠。逆順又異。境外求全。上計也。以腹心屯義陽將軍。帥衆戰於夏口。若敗。即趍義陽。以出北境。其次也。晦良乆曰。

荆州用武之地。兵糧易給。聊且决戰。走復何晚。乃使承天遣立表檄。又與參軍顔邵謀舉兵。邵飲藥而死。晦立幡戒嚴。謂司馬庚登之曰。今當自下。

屈卿守城。登之曰。親老在都。素無部衆。情計二三。不敢受㫖。晦仍問諸將佐。戰士二千。足守城否。周超對曰。非徒守城而已。若有外寇。可以立功。登

之因請解司馬以授之晦。即命超為司馬。而轉登之為長史。宋主以王弘。禮道濟。始不豫廢弑之謀。弘弟曇首又所親委。宻使報弘。且召道濟。欲使

討晦。王華等皆以為不可。宋主曰。道濟止於脅從。本非創謀殺害之事。又所不關。吾撫而使之。必將無慮。道濟至。乃下詔暴羡之亮晦殺二王之罪。

命中領軍到彦之。征北將軍檀道濟。以時收翦。又命雍州刺史劉粹等。斷其走伏。是日詔召羡之亮。謝嚼遣人報之。羡之走至新林自經死。亮出走

被執。宋主使以詔書示之。亮曰。亮受先帝布衣之眷。遂蒙顧託。黜昏立明。社稷之計也。欲加之罪。其無辭乎。於是伏誅。宋主問討晦之策。於桓道濟。

對曰。臣昔與晦。同從北征。入關十策。晦有其九。才略明練。殆為少敵。然未嘗孤軍次勝。戎事怨非其長。臣悉晦智。晦悉臣勇。今奉王命以討之。可未

陳而擒也。徵王弘為侍中。司徒録尚書事揚州刺史彭城王義康。為荆湘都督。荆州刺史。晦聞徐傅等已誅。自出射堂。勒兵數日。聞四逺投集。傳精

兵王萬。奉表稱羡之亮等忠貞。横被冤酷。皆王弘。王曇首。王華。臉躁猜忌。讒構成禍。今當舉兵除君側之惡。閏月。宋子劭生。初𡊮皇后生皇子劭。后

自詳視。使馳白宋主曰。此兒刑貌異常。必破國亡家。不可舉。即欲殺之。宋主狼狽至后殿户外禁之。乃止。以尚在諒閣。故秘之。至是始言劭生。尹

起革發明。劭生何以時書。元凶之始也。宋主育子於諒閣。卒有啇臣之福。微之顯。其不可掩也如此。故劭實非生於此時。而書此時生。所以着其僞

也。劉友益書法。子生不書。書劭志亂始也。是故漢皇子據生書。皇子弗陵生書。宋子劭生書魏子佝生書。魏主之子詡生書。皆亂始也。終綱目書

子生五。書孫生一。宣帝皇孫鷔。宋主自將討謝晦。二月殺之。宋主下詔戒嚴諸軍。進路以討謝晦。晦帥衆二萬發江陵。列舟艦自江諱至于破

冡。旌旗蔽日。歎曰。恨不得以此為勤王之師。晦欲遣兵襲湘州刺史張郡。何承天。以邵兄茂度與晦善。曰邵意趣來可知。不宜遽撃之。晦以書招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