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14054.pdf/1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非耶。先生居鄉恂恂。與物亡忤。雖所親故。知我何如人也。起而登朝。造膝極論。忠犯顔色。風猷聳然。當是時天子有意納用。而先生深惟一時出處

之故。誼有不得留者。謁告將母。從容東歸。有志之士。引領稱歎。自恨弗及。而先生之勇。聞於天下矣。自頃諸公言論風。稍見於世。讒忌輙起。訕笑

交集。而先生安然就義。巋然徇道。獨未有非之者。此其規模氣象。真任重道逺之事。天下之所望於先生者。可勝計哉。嗚呼先生。齒髮未衰。名德方

昭。其胷中自強之念。又未始息也。南康之麾未行。而以喪罷。喪未終而身從之。天乎天乎。尚何言哉。某來官黄巖。始拜先生于台。每捧檄上下城府。未嘗

不得見焉先生愛之而憂其學之怠而荒也。迺五月之晦。靣會某曰。子朝夕而去官過郡。其館于我。吾將與熟論斯事而後别焉。某謝曰。此固小子

所願請者也。孰為言未終月而以訃至。使其抱無涯之恨。而不獲竟先生之德邪。嗚呼。先生其死矣。我無所復望矣。繼自今誦六經之言。述師友之

訓。愓焉夙夜求。寡乎愧怍以不為親之憂。儻庶幾乎先生愛我之心邪。嗚呼哀哉。吕東萊集祭林宗丞文。嗚呼。昔我伯祖。西垣公躬。受中原文獻

之傳。載而之南。裴回顧瞻。未得所付。踰嶺入閩。而先生與二李伯仲寔來。一見意合。遂定師生之分。於是嵩洛關輔諸儒之源流。靡不講慶曆元祐

群雙之本末。靡不咨以廣大為心。而陋專門之曖昧。以踐履為實。而刊繁文之枝葉。致嚴乎辭受出處。而欲其明白無玷。致察乎邪正是非。而欲其

毫髮不差。昕夕亟文。聞無不信。信無不行。前望聖賢天都九軌。自詭以必可至三歲一詔。士子莫重焉先生方上名於春官。慨然惜會合之難而緒

業之未竟也。亟改轅解鞅而輟行。其視内外輕重之分可謂審矣。里居之良。若方若陸。旁。郡之士。一作老若胡若劉。更唱迭和於寂寞之濵。韜積渟

蓄。固未有捨所為為人意也。未幾聲光四出而不可遏。州黨推擇居東靣之席。踵門請起。至再至三。不得已而臨之。長樂之士。知鄉大學。知尊前輩。

知宗正論。則皆先生與二李公之刀焉嗚呼。西垣公既不及公道之間。而二李亦皆以布衣死。獨先生甫入東。觀。若將有為而病輙隨之。中原諸老

之規模迄不得再白於世。其用捨必有所繫矣。嗚呼。心迹之判。固非達者之論。區區專信耳目而量君子之用心。則亦有大謬不然者。先生所遇。多

迕少合。意雖可尋而事不大見。中雖無愧而外不及知。悠悠斯世。識此心者幾何人哉。嗚呼。先生之卧家。左攴廢。右支緩。手不能指授。口不能劇談。

若無與乎世道之升降。抑不知百園之木顛。童立枯猶足為丘樊之鎮。一旦仆地則意象衰落。無復故國之遺矣。嗚呼痛哉。某未冠。綴弟子之末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