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14464.pdf/1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監司。措置把隘事冝條具以聞。鎸諭切責。使之合縱連衡。扼其要害。遏其奔衝。不止爲嬰城自守之計。然後稍可恃也。仍詔大臣。讅度事機。如六宫

百司。與夫府庫之積。預行區處。以圖萬全。而陛下與群臣專俟守禦。徐爲後圖則進退周旋。庶幾簡易而不煩。從容而不迫矣。臣愚戇不足以策大

事。惟陛下留神。天下幸甚。取進止。應詔論備禦箚子。臣准御史臺承都省箚子。臣寮上言邊事未寧。乞大詢衆庶備禦之策。奉聖㫖行在職事官。具

所見聞奏者。臣竊以金人自去冬以來。破澶濮德魏。側聞游騎及干濟鄆。未有退師之期。聖心焦勞。主憂臣辱。敢不自竭。圖禆補於萬分。臣觀今日

强弱之勢理。難與之决一旦之勝負。雖已遣范瓊韓世忠會師東北。固已盡國之勢力以事備禦。不過如此矣。然謂二將之兵可恃以無恐。則非臣

所敢聞也。是宜廣詢計策。以圖萬全。臣竊謂今日莫先於逺斥候使平安警急之報。速聞於朝廷。昔三國時。烽火一夕行於萬里。而前日北京失守

二十餘日而後知之。臣謂更宜措置探報。使之速聞。然後在我之計可得而用也。今日之計有二而已。一曰防淮。二曰渡江。然二者固有利害。臣試

爲陛下陳之。何謂防淮利害。使賊由常道而來。則可防者有三。自南京宿州而來。則泗州爲可防。自東平青沂入海州而來。則楚州爲可防。自青沂

入淮陽而來。則楚之淮陰爲可防。三路皆湏渡淮。則凡淮北舟船盡拘留。淮南我也重兵據地利臨之。賊未必能遽渡。而維揚可以苟安。此防淮之

利也。然而有三患焉。一則我師惰驕勇於𥝠關。而怯於公戰乆矣。萬一賊騎抵淮。則望旌旗而變色。聞鉦皷而失聲。其不潰散者幾希。而勝敗盖不

論也。則今日之防淮。猶向日之防河矣。此一患也。二則淮北舟船不能盡收。斬木繫筏。亦或能渡。此二患也。三則賊或傎知有備。出吾不意。由間道

而來。或以精銳先絶吾渡江之路。則坐受危困。此三患也。何謂渡江利害。大約三倍於河。而五倍於淮。金人之所不測。而勞師襲逺。又非其利。我宿

重兵於建鄴鎮江。亦據地利以臨之。則賊未必能遽來。此渡江之利也。然亦有三患焉。則一鑾輿南巡。去中原益逺。而中原之民。易以動揺。此一患

也。二則行在之兵。多西人也。未必樂於南去。恐或肘腋生意外之事。此二患也。三則行在之兵不多。鑾輿既動。則必宿兵於淮上。亦必宿兵於揚州。又

必有扈蹕而行者。兵分勢弱。一有緩急。何以禦敵。此三患也。惟其利害相形。故搢紳之倫遂不能决。若爲保守中原之計。而幸其不至。則防淮之策

爲得也。若爲宗廟社稷之計。而出於萬全。則渡江之策爲得也。今權輕重之宜。緩急之勢。而不得已。則姑爲南渡之計。庶乎其可也。然而所謂三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