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14464.pdf/1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之謀方可舉。是以古人雖和。未嘗不爲守。雖守亦曷嘗忘爲戰之備㢤。請以漢家之事明之。漢興之初。平城之圍未報。嫚書之辱未雪。犁庭掃穴。似

不容已。然而樊噲横行之請則却之。賈誼三表五餌之策則謝之和親之約細過之棄冠盖徃來金繒賂遺。曾不以爲勞且費何耶。蓋小屈者。所以

爲大伸之基。而䧟翼匿形者。未始不爲博撃計也。况當是時民之瘡痍未瘳。而休息之政未施。公私之積尚乏。而邊陲之警未蜜。則所以拳拳於議

和者。將以爲備守之圖也故塞下之粟可得而積。内帑之錢可得而羡。材官騎士蒐閲於都試。六郡良家之子閑習於馳射。凡此者。孰非爲攻戰之

備也。迨夫國勢已强。皇威益振。然後馳陰山之北。而使漠南無王庭焉。極其盛也。欵塞而慕義。稽首而稱藩。推所由來。亦和親之計有以基之。今日

和好之議意或出此。是豈怯懾而不振者乎。所患者玩一時之少安。而忘備禦之大計耳。况狼子野心。背服靡定。其吞併種落。每以和好爲豢敵之

計。今當深思曲防以伐其謀。外姑示講和之意。而内實爲强本之圖。厲兵堅守常若寇至。來則應之。侵則禦之。庶乎其可以自固也。迺者韃使之來。

或欲絶之以杜其窺伺或欲卑之以示吾名分。或疑其虛僞而不應加禮。此固所以尊國勢而挫戎心。然此既通好於彼。彼以復命而來。已抵中都。

亦難遽絶寵以錫賚。勞以燕享。隨時施宜。不得不爾。初非過於懲創而自損威重也。雖和好成否。難以預計。然絶之卑之則憤心一生。其能保其無

間言乎二釁端一閣。其患立見。蓋不止於威重之少損也。爲此舉者姑欲因此而達和好之意欵侵擾之兵。而爲安邊息民之計耳。使和議既成。尚當

嚴於備禦况議猶未定。可不亟思所以處之乎。且今之師旅。疲於攻守。財用耗於調發。郡邑困於應辦。盡心力而爲之。猶懼不給。一或少緩。突如其

來。得無彷徨失措乎。兵之闕額者。當補而訓練之必精。城之頽圮者當修而防捍之必嚴。事事而爲之慮。使無一之不盡。所謂無恃其不來。恃吾有

以待之者。此乃禦戎之上策也。吁。内修者如支傾。極力拄撑不急則仆。外攘者如奕棋當讅彼己。輕舉則失。苟爲計既讅。而又極力以拄之。安强之

効。自可坐致。雖然。能戰而後可以守。苟徒曰守之可以無虞也。彼長驅而來與吾對壘。擁兵直前。其能閉關以自保乎。抑鋒鏑不容於不交乎是則

攻戰之具。尤所當講。今雖未爲開拓之謀。然豈終忘規恢之計生聚教訓。可以成報復之功。内修政事。可以收外攘之效。根本苟强。皇滅益振。天道

好還。寧無可乘之機。第今未可爲耳。今主議于中者。既有定論。而宣力於外者。當爲逺謀。羊枯在襄陽。務修德信。使命常通。刹榖爲糧則輸絹以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