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永樂大典14464.pdf/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人入寇。未始不由淮西。而廬州常有重兵。乞撥時俊一軍屯駐。却那張守忠軍去巢縣。上曰。今日張浚奏來。已調發人馬去廬壽。二年二月一日。

都督江淮軍馬張浚言。淮上都無事。上曰。胡昉未有信。北界未見運糧。若動衆湏運糧。八日。宰臣湯思退等言。北元帥書已依宸翰改定進入。上

曰。王之望舟船在龜山擺泊。虜人都無消息。書云湏見可否。又進呈張浚視師。及措置邊事指揮。上曰。暫徃措置防托。待朕批出有警即行。不湏擇

日。先是張浚奏虜自元亮之後。民心頗離。兼亦懲艾。勢未能動。長驅江淮。决無是事。今日書不可不荅。更半月恐有報到。有所邀索。亦未可絶。但三

月間春草生。湏防衝突。乞明降指揮。令臣徃淮上視師。免致臨期人情驚疑。無事則不湏行。上曰遣使答書。所以欵之正如奕棋着數。有踈脫處便

可取勝。浚又奏近日外間。徃徃謂臣與宰執議論不和。便欲陛下用兵。今日若能保守江淮。已爲盡善。萬一機會之來。王師得勝。虜衆潰散。不得不

爲進取之計。是時陛下湏幸建康。亦望宰執恊力。思退奏虜人變詐無窮。朝廷規摹要先定。萬一不和。當求機會於他日守禦之後。不可尋機會於

和議未分之前也。周葵洪遵奏。今日之舉。當量度國力。上曰。浪戰不可。湏是機會。不可强爲。卿等同心。事無不立。三月十一日。宰執進呈。旴眙軍

繳到北界榜。沿邊人户。盡令起移入居裏地。指射荒田爲業。湯思退等奏。虜情不可測。或是示弱。或恐間牒徃來。故徙沿邊之民。上曰。都不要管他。

自爲守備。五月八日。詔東海縣。係在逺地控扼去處。雖軍士乆戍。未可休息。可令范榮吕旺在東海縣依舊屯駐。並未得起發。嚴切備禦。候將來

事平。當與優異推賞。六月四日。淮西宣諭使王之望奏。同諸將分定把截關隘。戰守屯泊去處。上曰可分明。札下王彦王之望等。雖地分各有所

管。然兵不可太分。如要逐處控扼。使虜人不得過。兵家無此理。却要逐人囬奏。湏要屯大兵於持重要害之地。又曰。使諸將各認地分則可。若有緩

急。豈宜如此。將兵力分在數處。湯思退等奏。誠如明詔。既退相與言曰。自虜入寇以來。常用簽軍爲先鋒。多至數十萬衆。而我兵常患乎少。今又自。

分其兵。則力益弱矣聖鑒如此。洞見今日用兵機要。十月二十三日。詔令都督江淮軍馬和義郡王楊存中。與王琪郭振。同共商議。真揚六合

一帶。占據形勢險要去處。措置捍禦。毋致少失事機。乾道三年。七月十九日。上謂宰執曰。淮東備禦事。此湏責在陳敏。萬一有警。却恐推避誤事。

卿等冝熟與之謀。魏杞奏曰。臣等昨與陳敏約。敏亦自任此事。今朝廷但當稍稍應副之則已。上曰是。以上乾道會要。宋史孟珙傳。珙時爲京湖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