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永樂大典15141.pdf/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上而為九五。二五皆剛。故曰。剛中。離之六五。上而為上六。故曰。柔外。剛不在乎中。則所說不出於誠心。柔不在於外。則所說。不入於人心。是必剛中

而柔外。乃見兊說。之象。然卦繇有亨利貞之辭。而釋彖之辭。不言亨者。聖人盖慮後世之為說。者。皆尚兊口之言。以求亨通之道。故略之。而不及於

亨。然剛中則亨乎已。柔外則亨乎人。亨之義。已寓于中矣。故不言亨。諸家解者。多以為說。道冝正。便以此来帶解利字。非也。兊之利貞。非其它。利於

正者。比也。兊之為卦。得秋之正。乃萬物各正性命之時。成就萬物。有利有貞。不可以為利於正也。施於人事亦然。說之以利。則如堯典之析因夷

隩。豳詩之稼穡桑麻是也。說之以貞。則如君明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是也。說。之不以利。則口惠耳。口惠不足以結人。說之不以貞。則邪謟耳。邪

謟不足以服人。既說。以利貞。則上能順天。而為天所說。下能應人。而為人所說。夫天之心。即人之心也。天之說。不可見也。其應乎人者是也。孟子曰。

取之而燕民恱。則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恱。則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燕民恱。是天與之也。燕民不恱。是天

不與也。順天應人者如此。說以先民。民忘其勞者。以說之之道而施之於先。而用民於後。則民雖惡勞。亦自忘之而不惡也。所謂以佚道使民。雖勞

不怨是也。說以犯難。民忘其死者。以說。之之道而俾之犯難。則民雖惡死。亦自忘之而不惡也。所謂以生道殺民。雖死不怨殺者是也。然小惠不足

以說。也。兊為澤。上互卦。巽為入。下互卦。離為麗澤之入於人者深。附麗於人者固。其說之廣大。則不特使民自忘其勞。自忘其死也。尤在於使之相

勸。而忘勞忘死焉。所謂民勸者。不獨東山之詩為然。如汝墳殷其靁之類皆是也。夫勸民與民自勸。相去逺矣。是以聖人大之曰。說。之大。民勸矣哉。

魏了翁集義藍田吕氏曰。兊有所說而不觳也。東萊吕氏曰。彖之言。王者之事。象之言。乃學者之事。此又聖人舉一隅以示人。欲學者以三隅反。

而見易遁之無窮也。在王者觀之如此。在𡖖大夫觀之如此。在學者觀之又如此。各隨所觀而見其義。至於說。之體。則一也。故易之觀象。有指一卦

之義而言之者。如艮之象曰。君子思不出其位之類是也。有兼他義而言之者。如革之治歴明時是也。觸類而通。則兊之象。固可見矣。麗澤兊。兩澤

相並之象。大凡兩澤相麗。則水氣相通。浸潤浹洽。兩有所資正。如朋友之交相琢磨也。大抵。事皆不可遇於說。和易而過於說。必入於淫邪。恩意而過

於說。必至於煩瀆。至於朋友講習。最天下之可說。雖說。之過。亦無害也。講習之益。朝夕相處。不惟切磋琢磨之際有益也。其意氣相浹洽。如兩澤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