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永樂大典15142.pdf/2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盛武。六三之來兊。即容說之小人也。非九四之剛正。介而隔之。使不得近於九五。其不為疾者鮮矣。六三者。君心之膏盲也。九四者膏盲之箴艾也

故九四者。六三之所甚不喜也。六三不喜。則九四有喜矣。非九四之𥝠喜也。天下國家之大慶也。故魏徵用。而封倫沮。李絳入。而棄璀去。春秋。傳曰

介在東鄙。介隔也。林栗集解九四。上體為兊。下體為離。以陽居柔。而在上卦之下。下無其應。而乘乎六三之巽。承於九五之兊。故曰。商兊未寧。商度

也。猶商賈之商。商兊者。商其利而說之也。三體巽。巽為近利市三倍。四體兊。兊為口舌。故有商利之象焉。然九五在上。而九四承之將捨五而即三

則其心有所不安。是以商兊而未寧也。故曰。介疾有喜。介辨也。疾害也。陰為疾。陽為喜。九五中正。天下之所歸徃也。六三不當其位。武人為于大君

者也。四之於三。說其利。則與其禍。無乃害乎。初商其利。而卒虞其害。介然而絶之。然後得一意以承於五。五大人。四君子也。二陽相說則得君行道。

所謂有喜有慶者也。或曰。四之於三。剛上而柔下。有順而無違。烏在其舍三而即五乎。曰。凡說之道。聲同則相應。氣同則相求。是謂水流濕。火就燥

者也。八純之卦。上下敵應。無相興之情。而九四上承九五。是以能相說也。為其居上下之交。而不得乎中正。既體乎離。又體乎兊。火動而上。澤動而

下。比乎六三。為利所誘。是以商兊而未寧也。然聖人作興萬物咸睹。豈以九四之賢。而卒從六三之利乎。四體離離明也。介而絶之易耳故子曰。九

四之喜有慶也。楊慈湖傳九剛四柔。若有立者。而不固。其正應在初。而未應近比六三諛媚之小人。心知其非。而實樂其柔媚故商度所說。去取交

戰于胷中而未寧。聖人於是勉之曰。介然疾惡小人。則有喜象曰。有慶者言九四居大臣之位。國之治亂係焉。能不近小人則澤及民矣。李謙齋詳

說商度也。上有九五中正之君。下有六二陰邪之臣。處於二者之間。欲說乎五而未得。欲說乎三而不可。商度於中。未有所定。然能介然自立疾惡

六三之陰邪。則可以有喜慶矣。盖三與五不兩立也。既能疾惡乎三。則五必說之。豈不得人君之慶也哉。自我言之謂之喜。自人君言之謂之慶馮

椅輯注九四之喜占。有慶也。相得則曰喜。相樂則曰慶。馮椅輯傳九四商兊未寧。介疾有喜。賛曰。九四之喜有慶也。李仲永曰。兊正秋也。於五

音為商。程正叔曰。兩間謂之介。分限也。地之界加田。義乃同也。界轉注從五。正也。說三。邪也。四近君。若剛介守正。將得君以行道。為有喜也。未子發

曰。上從於五。則君臣相說而有喜矣。商義難明。皆以為商度之商。六經未有此義。恐當是後世之語。不可以訓也。按說文從外知内曰商。差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