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永樂大典15142.pdf/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所行未有疑惑。其吉可知。若四比於三。則有商兊之疑矣。胡一桂纂注蔡氏曰。初未牽於陰。所行未有疑惑。若四比三。有商兊之疑矣。趙珪解初九

和兊吉。止行未疑也。有剛德之君子在下而旡位。當說。道行之時。人皆知說。而不知其所以說。九在說。之初。以德而和。此君子之和也。以和見說。於

人。得說之正。是以吉也。象云。行未疑。九以德和見說。於人。非求說者。是行未有疑也。陳應潤爻變易緼初九變困。上兊下坎。剛能下柔。男女感說。故

有和兊之象。但困厄之人。惟依諛順。承以免禍。不能行剛决之志。和兊則吉。行未疑者。但一以和兊之道待人。自不疑其行。恐或人亦疑之。如漢司

馬徽。畏謹小心。有以人物問者。每言輙佳婦。曰。人質疑問君。一一言佳。豈恣君之意乎。徽曰。如君言。亦復佳。此和兊之義也。解蒙精藴大義先儒曰。

兊自有和義獨於初言者。以其得剛陽之正。具和說之體。故首言之。疑。謂疑於陰也。卦唯四陽。獨初與陰旡所係。故未疑者。二四則疑於三。五則疑

於上。䝉謂以剛居正而旡係累之𥝠。則不妄說。人矣。吳說之易疑問兊之初言和兊。二言孚兊。三言來兊。四言商兊。上言引兊。各有所說。獨九五

言孚于剥。畧不及兊說。之意。而有厲。何故。逍遥公曰。兊卦二陰。六三在下卦之上。不當位而凶。上六在上卦之上。小人在前也。九五為兊之主。說。

可知矣小人在前欲剥去之。非示以信。人所不說。然而有厲者。以小人在前。故也。九二。孚兊。吉。悔亡程子傳二承比陰柔

陰柔小人也。說之則當有悔。二剛中之德。孚信内充雖比小人。自守不失。君子和而不同。說。而不失剛中。故吉而悔亡。非二之剛中。則有悔矣。以自

守而亡也。朱子本義剛中為孚。居陰為悔。占者以孚而說。則吉而悔亡矣王弼注說。不失中。有孚者也。失位而說。孚吉乃悔亡也。重言悔亡。二

十一。本卦一。餘附咸卦孔頴達正義九二。說。不失中。有信者也。說而有信則言從之。故曰孚兊吉也。然履失其位。有信而吉。乃得亡悔。故曰孚兊吉

悔亡也。李鼎祚集解虞翻曰。孚。謂五也。四已變。五在坎中稱孚。二動得位應之。故孚兊吉。悔亡矣。都絜易變體義此兊之隨也。而爻辭云。爾者隨之

為言。下隨上也。六三以柔不中。乘二剛之上。九二以剛居其下。當兊說之時。可不從權以說。之乎。權以說。之。所謂動而說。隨。以下隨上者也。然非詭

隨也。非志在隨人也。磨而不磷。𣵀而不淄。外雖有可疑之迹。而内實自信其志焉。故於兊之時。變體為隨。而有孚兊之辭。而夫子釋之以信志也夫

隨之為義。言君隨天之時。而天下乃隨君之時。又六爻所言。皆有隨義。而是爻獨言君子隨小人而說。之。故為兊之隨。而與其本體異焉。夫經有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