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永樂大典15873.pdf/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住善利。亦能利人。惡人業者。自䧟衰惱。令人衰惱。如法集財用者。不殺不盗不誑欺人。以力集財。如法用之。供養三寳。濟䘏老病等。堪受能行者。則

為重任。不堪行者則不受。若菩薩如今世事。及後世事。若自利若利他。如先所說。必能成立。若知不堪行者。此則不受。復次。世法無憂喜。能捨於自

利。常勤行他利。深知恩倍報。世間法者。利衰毁譽。稱譏苦樂。於此法中。心無憂喜。捨自利。勤行他利者菩薩。乃至未曾知識。無因無緣者。所作善

行。捨置自利。助成彼善。問曰。捨自利勤行他利。此事不然。如佛說雖大利人。不應自捨己利。如說捨一人以成一家。捨一家以成一聚落。捨一聚落

成一國土。捨一國土以成己身。捨己身以為正法。先自成己利。然後乃利人。捨己利利人。後則生憂悔。捨自利利人。自謂為智慧。此於世間中。最為

第一癡。合曰。於世間中。為他求利。猶稱爲善。以爲堅心。况菩薩所行。出過世間。若利他者。即是自利。如說。菩薩於他事。心意不劣弱。發菩提心者。他

利即自利。此義初品中。已廣說。是故汝語不然。深知恩倍報者。若人於菩薩所作好事。應當厚報。人深知其恩。此是善人相。復次。貧者施以財。畏

者施無畏。如是等功德。乃至於堅牢。施貧以財者。有人先世不種福德。今無方便。資生儉少。如是之人。隨力給䘏。施無畏者。於種種諸怖畏。若怨

賊怖畏。飢餓怖畏。水火寒熱等。菩薩於此衆怖畏中。教喻諸人。安隱歡悅令無怖畏。如是功德。最堅牢最在後者。於諸憂者。為除其憂。於無力者。而

行忍辱離慢大慢等。於諸所尊深加恭敬。於多聞者。常行親近。於智慧者。咨問善惡。自於所行。常行正見。於諸衆生。不謟不曲。不作假愛。求善無猒。

多聞無量。諸所施作。堅心成就。常與善人。而共從事。於惡人中。生大悲心。於善知識。非善知識。皆作堅固。善知識相。等心衆生。不吝要法。如所聞者。

為人演說。諸所聞法。得其趣味。於諸五欲。戯樂事中。生無常想。於妻子所。生地獄想。於資生物所。生疲苦想。於産業事。生憂惱想。於諸所求。破善根

想。於居家中。生牢獄想。親族知識。生獄卒想。日夜思量。得何利想。於不牢身。得牢身想。於不堅財。生堅財想。復次。在家法五戒。心應堅牢住。在家

菩薩。以三自歸行上諸功德應堅住五戒。五戒是總在家之法。應離殺心。慈愍衆生。知自止足。不貪他物。乃至一草。非與不取。離於邪媱。猒惡房内。

防逺外色。目不邪視。常觀惡露。生猒離想。了知五欲。究竟皆苦。若念妻欲。亦應除捨。常觀不淨。心懷怖畏。結使所逼。離欲不著。常知世間。為苦無我。

應發是願。我於何時。心中當得。不生欲想。况復身行逺離妄語樂行實語。不欺於人。心口相應。有念安慧。如見聞覺知。而為人說。以法自處。乃至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