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永樂大典15948.pdf/1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隨時變通裁制在人。此執事之論也。制度詳說古者天子中千里而爲都公侯中百里而爲都天子之都漕運東西南北所貢入者。不過五百里諸

侯之都漕運所貢入者不過五十里。所以三代之前。漕運之法不僃雖如禹貢所載入于渭亂于河之類。所載者不過是朝廷之路。所輸者不過幣

帛九貢之法。所以三代之時。漕運之法。未甚講論。正縁未是事大體重。到春秋之末戰國之初諸侯交相侵伐。争事攻戰。是時稍稍講論漕運。然所

論者尚只是行運之漕至於國都之漕。亦未甚論。且如管子所論粟行三百里則無一年之積粟行四百里則無二年之積。粟行五百里。則衆有飢

色如孫武所謂千里饋粮士有飢色。皆是出征轉輸。至期所以輸國都。不出五百里五十里國都所在各有分。故當時亦尚未講論。惟是後來秦併

諸侯罷五等置郡。然後漕運之法自此方詳。秦運天下之粟。輸之北河是時盖有三十鍾致一石者地理之逺運粟之多。故講論之詳方自此始後

來歴代最盛無如漢唐在漢初髙后文景時。中都所用者省𡻕計不過數十萬石而足是時漕運之法。亦未講到得武帝官多徒役衆在關中之粟四

百萬猶不足給之所以鄭當時開漕渠六輔渠之類盖縁當時用粟之多漕法不得不講然當漢之漕在武帝時諸侯王尚未盡輸天下之粟至武

宣以後諸侯王削弱。方盡輸天下之粟。漢之東南漕運至此始詳當髙帝之初天子之州郡與諸侯封疆相間雜。諸侯各據其利粟不及於天子是

時所謂淮南東道皆天子奉地如賈生說是漢初如此至漢武帝時亦大㮣有名而無實。其發運粟入關。當時尚未論江淮到得唐時。方論江淮何

故。漢會稽之地。去中國封疆遼逺。開墾者多。粟不入京師。以京師之粟尚不自全。何况諸侯自封殖。且如吳王濞作亂枚乘之說言京師之倉不如

吳之富。以此知當時殖利自豐不是運江淮之粟。到唐時全𠋣辦江淮之粟。唐太宗以前。府兵之制未壞。有征行便出兵。兵不征行。皆自歸散於田

野。未盡仰給大農。所以唐髙祖太宗運粟於關中。不過十萬。後來明皇府兵之法漸壞。兵漸多。所以漕粟自此多。且唐睿宗明皇以後。府兵之法已

壞。是故用粟乃多向前。府兵之法未壞。所用粟不多。唐漕運時。李傑裴耀卿之徒。未甚講論。到二子講論。自是府兵之法既壞。用粟既多。不得不講

論。且如漢漕係鄭當時之議都。不曾見於髙惠文景之世。唐之李傑裴耀卿之議都。不曾見於髙祖太宗之世。但只見於中睿明皇之時。正縁漢武官

多役衆。唐中睿以後府兵之法壞。聚兵既多所以漕運不得不詳大抵這兩事。常相爲消長。兵與漕運常相關。所謂宗廟社饗之類。十分不費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