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15955.pdf/1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中若使素無受入之心。則無蔵於聖道。口義。度數。禮樂也。陰陽萬物之理也。五年十二年。初無義理。但曰精麄。求之乆而未得爾。自道而可獻以

以四句。發得極妙。即是道不可傳。乃如此發出這般言語。又曰。中無主而不止。非自見自悟也。言學道者。羅有所間於外。而其中自無主。非所自得

雖欲留之不住也。外無正者。無所質正也。今禪家所謂印證也。在我既有所自得。而贄之有道之人。得其印證。則可以自行。我無所得則何以印證

於人。此兩句雖分中外。其實只要自得也。由中出者。不受於外。此謂教人者。我之言雖自中出而汝不能受。吾與回言終日不違。能受者也。汝不能

受。則聖人不告汝矣。故曰。聖人不出。由外入者無主於中。此言受教者我言雖自外而入汝之聽。汝未有見而中無所主。雖聞其言。亦無得也。即禪

家所謂從門而入者。不是家𤤽。汝既無得。則但以聖人為隱。聖人實不隱也。二三子以為隱乎。吾無隱乎爾。使是此意。此四句。儘自精微。湏子細參

究。道之不可傳。無他故也。其病在此四句而已。故先曰。然而不可者無他也。劉辰翁點校。外面合不着。使不是。故不出。謂不出乎此也。外入是客

也。無主則客何所容。故不隱。聖人皆自謂也。猶言識者也。名。公器也。天名者。天下之所共用。䟽。名。鳴也。公。平也。器。用也。名有二種。一是命物。二是

毁譽。今之所言。是毁舉名也。不可多取。矯飾過實。多取者也。多取而天下亂也。䟽。夫令譽若名。天下共用。必其多取。則矯飾過實。而爭競斯起也。

仁義。先王之蘧廬也。猶傳舍也。止可以一宿。而不可乆處。覯而多責。夫仁義者。人之性也。人性有雙。古今不同也。故遊寄而過去則㝠。若無滯而係

於一方則見。見則偽生。偽生而責多矣。䟽。蘧廬。逆旅傳舍也。觀見也。亦乆也。夫蘧廬舍客。不可乆停。仁義禮用。訖冝廢。客停乆。疪釁生。聖述留。過

責起。劉辰翁點校。今人見蘧廬。語以為病。熟知世外立言之意哉。覯而多責四字。使人流涕。凡暗乎此者。皆將望而取償於我。一不至。則前者失

矣。語有反而相成。咈於意而意真。晚而悟。悟而無及。豈可與癡人道哉。炒古之至人。假道於仁。託宿於義。隨時而變。無常迹也以遊逍遥之墟䟽古

之真人。和光降迹。進機而行。慱愛應物。而用人非。冋異乎假借塗路。寄託宿止。暫時游寓。盖非真實。而動不傷寂。應不離真。故恒逍遥乎自得之場。

彷徨乎無為之境。食於苟簡之田。立於不貸之圃。䟽。茍。且也簡。畧也。貸。施與也。知止知足。食於苟簡之田。不損已物。立於不貸之圃。而言田國者。明

是聖人養生之地。逍遥無為也。有為。則非仁義苟簡易養也。且從其簡。故易養也。䟽。只為逍遥累盡。故能無為。恬淡苟簡。苟且簡素。自是而已。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