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永樂大典15955.pdf/1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易善也不貸無出也不貸者不損已以為物也䟽不損我以益彼故無所出此三句覆釋前義也古者謂是采真之逰遊而任之斯真采也。采真。

則色不偽矣䟽古者聖人行苟簡等法。謂是神采真實而無假僞逍遥任適而隨化敖游也劉辰翁點校。自愛自解。有精有麄。弟子服弟子服。

口義名不可多取此譏儒者好名也。蘧廬。草厔也。仁義不可乆處。言有迹者不可乆也覯見也。纔有聲迹可見則禍憲之所由生。故曰覯而多青。

假道託宿不可乆處也。周則化之意。苟簡。苟且也。言隨時而不著相也。不貸者猶今人言不折本也易卷。易足也。無出不用力。無費於我也。采真。采

取真實之理也。以冨為是者不能讓禄。以顯為是者。不能讓名。親權者。不能與人柄天不之有以所非自累者。而各没命於所是。所是而以没其命

者。非立乎不。貸之圓也。䟽。夫是冨非貧貪於貸。豈能讓人財禄。是顯非隱滯於榮位者。何能與人名譽。親愛權勢。矜誇於物者。何能與人之柄。柄。權

也。唯厭機風塵。膻臊榮利者。故能棄之若遺。操之則栗。舍之則悲。舍之悲者。傑之不能不栗也。䟽。操執權柄隱失。所以戰懷。捨去威力䘮去。所以

憂悲。劉辰翁點校。切骨語。而一無所鑒。劉辰翁點校。鑒。戒也。以闚其所不休者。是天之戮民也。言其知進而不知止。則性命喪矣。所以為戮。䟽。

是冨好歡之人心。靈愚暗。唯滯名利。一無鑒識。豈能問見玄理。而休心息智者乎。如是之人。雖復楚戰未加。而情性以困。故是自然刑戮之民。口

義。此即是貪夫徇財。烈士徇名夸者死權之意。操之而患失。則恐栗。舍之而迷戀。則自悲。三者皆然。無所鑒者。略無所見也。窺。視也。所不休。迷而不

知返也。心無明見。而不能及視其迷。此天奪其魄之人也。天之戮民。言天罰之以此苦也。劉辰翁點枝。閘。謂窺伺之也。諷其言有父子之愛。未知

當日之有無。由今思之。何可無也。老人眼。老人耳。句句别。怨恩取與。諌教生教。八者。正之器也。䟽。夫怨敵必教。恩惠須償。分内自取。分外與他。臣子

諌上。君父教下。應青春以生長。順素秋以殺罰。此八者。正治之器。不得不用之也。唯循大變無所湮者。為能用之。故曰。正者。正也。其心以為不然者。

天門弗開矣。守故不變。則失正矣。䟽。循。順也。湮。塞也。唯當順於大理。隨於變化。達於物情。而無滯塞者。故能用八事治之。正事合於正理。故曰正

者。正也。其心之不能如是者。天機之門。擁而弗間。天門。心也。口義。君臣之問曰諌。師友之間曰教。有此人世。則有此者之用。器。用也。用所當用曰

正。必無心者。方能用之。循大變。順造化也。無所湮。無所汨也。我能循造化而無所汨。則在我者正。而後可以正物。我未能無心。而以自然之理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