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15955.pdf/1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然。則是其胷中之天。已昏塞矣。故曰天門不間。詩曰。天之牗民。便是天門之意。劉辰翁點校。以諫教比於取與生殺之中。恩怨凛然。非此書不能

道孔子見老聃而語仁義。老聃曰。夫播糠眯目。則天地四方易位至。蚊虻𠾱膚。則通昔不寐矣。外物如之。雖小。而傷性已大也。䟽。仲尼滯於聖迹。

故發辭則語仁義。夫播糠眯目。目暗。故不能辨東西。蚊虻𠾱膚。膺痛。則徹宵不睡。是以外物術。為害必巨。况乎仁非天理。義不率性。捨已效他。䘮其

本性。其為害也。豈眯目𠾱膚而已哉。𠾱。嚙也。劉辰翁點校。急仁義者。病人之病。慘然傷於吾心。猶糠之眯目。蚊之𠾱膚。能使人顛到不寐。豈獨人之

病哉。而吾亦病甚矣。夫仁義𢡚然。乃憤吾心。亂莫大焉。尚之以加其性。故亂。䟽。仁義惜毒。甚於蚊虻。憒憒吾心。令人煩悶。擾亂物性。莫大於此。

本亦作㥽字者。吾子使天下無失其朴。質全而仁義著。吾子亦放風而動。揔德而立矣。風自動而依之。德自立而秉之。斯易持易行之道也。䟽。放。

縱任也。欲使蒼生。喪其淳樸之性者。莫若絶仁棄義。則及㝠我極也。仲尼亦冝放無為之風教。隨機務而應物。總虚妄之至德。立不測之神功。亦有

作放。方徃反。放。依也。又奚傑然若負建鼓而求亡子者邪。言夫揭仁義。以趨道德之鄉。其猶撃皷而求迯者。無由得也。䟽。建。撃。傑然用力貌。夫揭

仁義。以趨道德之鄉。何異乎打大鼓以求迯亡之子。故皷聲大。而亡子逺。仁義彰而道德廢也。劉辰翁點校。放風而動。因其可以皷動之勢。總德

而立。猶總于而立。不可。則屹然勿動。口義。𠾱膚眯目。徧說逆心之喻也。昔。即夕也。左傳曰。居則備一昔之衛。𢡚然。毒之狀也。言自苦也。憤吾心。逆

吾心也。亂莫大焉。言自亂性也。放風。順化也。順化而行。故曰放風而動。緫。執也。若使天下不失本然之朴。則皆順化而行。執德而立。又何侍教之乎。

王建路鼓于寢門。建皷。言所建之皷也。招呼天下之人而教之。猶負大皷而求亡子也。傑然。自髙之貌。夫鵠不日浴而白。鳥不日黔而黑。自然各已

足。黑白之朴。不足以為辯。俱自然耳。無所徧尚。䟽。浴。洒也。染緇曰黔。黔。黑也。辯者。别。其勝負也。夫鵠白鳥黑。禀之自然。豈須日日洛染。方得如是。

以言物性。其義例然。然黑白素禮。各足於分。所遇斯適。故不足於分。所以論勝負。亦言辯變也。黑白分定。不可變白為黑也。名譽之觀。不足以為廣。

夫至足者。忌名譽。忘名譽乃廣耳。䟽。修名立譽。招物觀視。此乃挾劣。何足自多。唯恐遣名譽。方可稱大耳。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濕。相濡以

沬。言仁義之譽。皆生於不足。不若相忘於江湖。斯乃忘仁而仁者也。䟽。此總結前文斥仁義之弊。夫泉源枯竭。魚傳沬以相濡。樸散淳離。行仁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