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15955.pdf/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謂始作之聲。平正如此。自四時迭起以下。又言作用之時。變化驚動。可喜可愕且作旦止。而未見歸宿之地也。發生文也。肅殺。武也。倫經。次序也。四

時生殺。萬物循序而生長。既盛復衰。猶樂聲之有文武倫序也。琴有文武弦。即此文武之類。故曰文武倫經。流光流暢光華也。調其陰陽清濁之聲。

如此流暢光華。若蟄蟲將奮。而雷發聲之時。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終。故曰其卒無尾。其始無首。首尾。即終始也。死生憤起。所常無窮。言或作

或止。䟽常且變。故其常者無窮也。求其歸一之地而未得。故曰一不可待。汝之初湏所以懼者如此。吾又奏之以陰陽之和。燭之以日月之明。所謂

用天之道。䟽。言至樂之聲。將陰陽合其序。所道生物。與日月齊其明。此第二奏也。其聲能短能長。能柔能剛。變化齊一。不主天常。齊一於變化。故

不主故常。䟽。順群生之脩短。在萬物之剛柔。齊變化之一理。豈守故而執常。在谷滿谷。在阬滿阬。至樂之道。無不周也。號。至樂之道。無所不徧。

乃阬乃谷。悉皆盈滿。所謂道無不在。所在皆無也。塗郤守神。塞其兊也。䟽。塗塞也。郤。孔也。閑心知之孔郤。守凝寂之精神。郭注云。塞其兊也。以物

為量。大制不割。䟽。音亮。大小脩短。隨物器量。終不制割而從已也。劉辰翁點校。即和而不流。其聲揮綽。所謂闈諧。䟽。揮動也。綽。寛也。同雷霆

之震動。其聲寛也。其名髙明。名當其實。則髙明也。䟽。髙如上天。明如日月。聲既廣大。名亦髙明。是故鬼神守其幽。不離其所。䟽。人物居其顯明。

鬼神守其幽昧。各得其所不相撓。故老經云。以道利天下其鬼不神也。日月星辰行其紀。不失其度。䟽。三光朗耀。依分而行。綱紀上玄。必無差忒

也。吾止之於有窮。常在極止任也。䟽。止任也。窮。極也。雖復千變萬化。而常居玄極。不離妙本。動而常寂也。流之於吾止。隨變而徃也。䟽。流動也。

應感無方。隨時適變。未常執守。故寂而動也。予欲慮之而不能知也。望之而不能見也。逐之而不能及也。故聞然恣使化去。䟽。夫至樂者。真道也。

欲明道非心識。故謀慮而不能知。道非聲色。瞻望而不見。非形質。故追逐而不能逮也。償然立於四虚之道。弘敞無偏之謂。䟽。儻然無心貌也。四

虚。謂四方空大道也。言聖人無心與至樂同體。立志弘敞。接物無偏。包容萬有與虚空而合德。𠋣於槁梧而吟。無所復為也。䟽。弘敞虚容。忘知絶

慮。故形同槁木。心若死灰。逍遥無為。且吟且詠也。目知窮乎所欲見。力屈乎所欲逐。吾既不及已矣。言物之知力。各有所齊限。䟽。夫目知所見。盖

有涯限。所以稱窮。力馳逐亦有分齊。所以稱屈。至樂非心色等法。不可以根窮故吾盡知其不及。故止而不逐也。心既有限。故知愛見名。此覆前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