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19792.pdf/1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知唐制與今不同也按唐制紫為三品之服。緋為四品之服。淺緋為五品之服。各服金帶又制衣紫者魚袋以金飾。衣緋者魚袋以銀飾。樂天時為

五品。淺緋金帶。佩銀魚宜矣。劉長卿有𡊮郎中喜章服詩云。手詔來筵上。腰金向粉闈勲名傳舊閤蹈舞著新衣。郎中亦是五品。故其身章與樂天

同。五代會要周顯德元年正月一日。赦節文。今後升朝官。兩任以上着緑。十五周年者與賜緋。凡州縣官歷任内。曾經五度參選者。雖未及十六考。

與授朝散大夫階。年七十已上合授優散官者。并賜緋。非時特恩。不拘此例宋史魚袋其制自唐始。盖以為符契也。其始曰魚符左一右一。左者進

内。右者隨身。刻官姓名。出入合之。因盛以袋。故曰魚袋。宋因之。其制以金銀飾為魚形。公服則繫於帶而垂於後。以明貴賤非復如唐之符契也。太

宗雍熈元年南郊後。内出以賜近臣。由是内外升朝文武官皆佩魚。凡服紫者飾以金。服緋者飾以銀。庭賜紫則給金塗魚袋。賜緋亦有特給者。京

官幕職州縣官賜緋紫者亦佩。親王武官内職將校皆不佩。真宗大中祥符六年。詔伎術官未升朝賜緋紫者。不得佩魚。仁宗天聖二年。翰林待詔。

太子中舍。同正王文度。因勒碑賜紫章服。以舊佩銀魚請佩金魚。仁宗曰。先朝不許伎術人輙佩魚。以别士類。不令混淆。宜却其請。景祐三年。詔殿

中省尚桑奉御賜紫。徐安仁特許佩魚。至和元年詔中書提點五房公事。自今雖無出身。亦聴佩魚。舊制自選人入為堂後官。轉至五房提點。始得

佩魚。提點五房吕惟和。非選人入援司天監五官正例求佩魚。特許之。神宗元豐二年。蒲宗孟除翰林學士。神宗曰。學士職清地近。非它官比。而官

儀未寵。自今宜加佩魚。遂著為令。三年詔。自今中書堂後官。并帶賜緋魚袋。餘依舊例。徽宗政和元年。尚書兵部侍郎王詔奏。今監司守倅等。並許

借服色。而不許佩魚。即是有服而無章。殆與吏無别。乞今後應借緋紫臣僚。並許隨服色佩魚。仍各許入御候回日依舊服色。從之。中興并仍舊制。

清波雜志政和間議者謂朝廷製為章服。所以異髙卑。别上下。别服之與章。其制相須。今監司守倅。並許借服而不許佩魚。是有服而無章。殆與吏

無别。乞自今借服臣僚。並隨服色佩魚。仍許入御。議者乃工部尚書王詔也。今借服者。悉許佩魚。但以借紫借緋入御。當是循襲未許佩魚之制。輝

頃在番江因得架閣庫故紙。見有以借緋魚袋入御者乃政和間案沓也。宋史蘇紳傳。真宗求直言。紳陳八事。其四曰異服章。朝班中執技之人。

與丞郎清望。同佩金魚。内侍班行與學士同服金帶。豈朝廷待賢才加禮遇之意。宜加裁定。使采章有别。則人品定而朝儀正矣。趙范傳范知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