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19792.pdf/1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慶鄭州榮陽人。擢進士第。為山南西道節度使。入拜太子少師。請老不許時數赦。官多泛階。又帝親郊陪祠者授三品五品不計考。使府賓吏以軍

功借賜朱紫率十八近臣。謝郎官出使。多所賜與。每朝會朱紫滿庭。而少衣緑者。品服大濫人不以為貴。帝亦惡之。始詔餘慶條奏懲革遷尚書左

僕射。僕射皆非其人。及餘慶以宿德進公論浩然歸重。 羅珦傳。羅珦擢廬州刺史。民間病者捨醫藥。禱淫祀。珦下令止之。修學官。政教簡易。有芝

草白雀。淮南節度使杜估上治状。賜金紫服。玉海原空鄭澣。文宗時侍講學士。賜金紫服。牛叢為睦州。宣宗賜金紫謝曰。臣今衣刺史所假緋。即賜紫

為越等。乃賜銀緋。宣宗重惜服章。有司具緋紫衣數襲從行。以備賜。𢦙年歲不用其一。故當時以緋紫為榮。百官志。中尚令製魚袋給百官。蕃客

賜寳鈿帶魚袋。則授鴻臚。 通典天授二年八月。左羽林大將軍。建昌王攸寧借紫衫金帶。九月二十六日。除納言。依舊著紫帶金龜。借紫自此始。

實録神龍二年九月戊辰。停京官六品以下著緋褲褶。各依本品。開元二年二月癸卯。詔軍人多借緋魚。無功者勑收取。俟立功借。二十五年五月

丙子。詔緋紫之服。除有戰功。不得輙賞。文獻通考髙宗給五品以上隨身銀魚袋。以防召命之詐。出内必合之。三品以金飾袋。垂拱中。都督刺史始

賜魚。天授二年改佩魚皆為龜。其後三品以上龜袋。飾以金。四品以銀。五品以銅。中宗初。罷龜袋。復給以魚。郡王嗣王亦服金魚袋。景龍中令特

進佩魚。散官佩魚。自此始也。然員外試檢校官猶不佩魚。景雲中詔衣紫者。魚袋以金飾之。衣緋者。以銀飾之。開元初。駙馬都尉從五品者。假紫金

魚袋。都督刺史品卑者。假緋魚袋。五品以上。檢校試判官皆佩魚。中書令張嘉貞奏。致仕者佩魚終身。自是百官賞緋紫必兼魚。謂之章服。當時服

朱紫佩魚者衆矣。 炙轂子魚袋。古之筭袋。魏文帝易以龜袋。取其先知歸順之義。唐改以魚袋。取其合魚符之義。自一品至六品以下皆佩。唐初

卿大夫殁追取魚袋。永徽中勑生平在官用為褒飾。亡没追收。情所不忍。五品以下亡殁。隨身魚袋不追。儒學警悟唐緋章服以花綾為之。 白樂

天聞白行簡服緋。有詩云。榮傳錦賬花聯萼。綵動綾袍為趂行。注云緋多以雁御瑞莎為之。則知唐章服以綾。且用織花者。與今制不同。韻語陽秋

白樂天以長慶二年。自中書舍人為杭州刺史。冬十月至治時。仍服緋。故遊恩德寺詩序云。俯視朱紱。仰睇白雲。有愧於心。及觀自嘆詩云。實事漸

銷虛事在。銀魚金帶繞腰光。戊申咏懷云。紫泥丹筆皆經手。赤紱金章盡到身。以今觀之。金帶不應用銀魚而金章不應用赤紱人皆以為疑。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