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永樂大典21983.pdf/1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販之仵寇盗之類。才勇藝術。集事御變。雖古之人有不及者。入之民間。以治民事出之民上。以長民德。不亦可乎。先王必謹庠序之教。養才育德。俟

其秀實。然後論而官之。先王之意。豈可史胥屠販之仵。僕隷寇盗之類。其名不實。而廢其可用者哉。以謂不知仁者不可與從生。不知義者不可與

從死。不知禮者不可與交。不知信者不可與守。驪山之徒。胯下之布衣。興造之初。急難之際。未有素食之士。先王不得已而用之。譬之使鷹常飢其

腸則為之。使飽之則叛去。是故黥布韓信之徒。素不學道。無窮之欲。與之南面稱孤。不足以饜之。乃至叛逆夷族而後已。然而後世之君。當平居無

事時。不能養才育德而用之。或有才德之士而莫之用。府史之卑。卒仵之賤寇盗之惡。入為公卿。出為將帥。謂予用才而已。不問其行。甚可恠也。昔

衛宣之朝。有不知德者。好忮而不仁。有不知行者。好求而不義。好忮也害物好求也逐物。人之可恃以用者。為其愛物而物莫之勝耳。不知德行。自

其求忮而推之。不仁不義。不可勝用也。百爾君子亦奚以為哉。先王之世。兵農一民。鄉軍一營。在朝。所謂公卿大夫士。在鄉。所謂鄉老鄉大夫長正

師胥。在軍。所謂軍將師帥長司馬昔時鄉校之中同為儒者。而今同為天子之吏。豈有異趣哉。其賢以六德。其能以六藝。知禮樂者。非特鍾皷玉帛

而已。禮樂之妙至扵行乎陰陽。通乎鬼神。彼之所及也。知射御者。非特主皮執轡而已。射御之精。至扵升降之儀。與其志通疾徐之節。與其意會。彼

之所及也。知書數者。非特縱横之畫會乘之筭而已。書數之微。至扵道理之精粗。象器之終始彼之所及也。六藝。道之下者。其微猶及扵此。而况德

行之學。豈可億哉。是故古之為公者以道。為卿者以德。為大夫者以智。為士者以志。為軍將者其德有威。其仁足以撫衆。為戰士者其義有勇。其智

足以死難故古之官有至扵三百六十者。先王非恃其人之衆也。恃其道德志智而已。平王之東。天下利勢不斷如綫。教育之澤在人之心。猶有存

者。譬如至柔之物。可屈而難折。延及三十世而後已。無道之秦。燒詩書殺學士。不仁之勇。無義之剛。繁刑嚴誅以制天下。所以傳及二世。為甿隷之

人一折而斷之。詩書之力雖欲維持其亡。不可得也。然而先王所以建學養士之意。何可廢哉。宋君之來。隆學校。延儒生。躬率一邑之子弟。從事扵

道。以副上意。一邑之士。宜乎為道而學。他日入官。如古賢士大夫以副宋君之意。諸生從予逰。予嘗以此諭之。君命予文以記縣學。所以作。扵是乎

書。鄧栟櫚先生集沙陽重脩縣學記 余嘗怪道釋之居雄麗相勝。而州縣之學類不足以方之。顧豈無自而然哉。盖人心役役。不有所貪。則必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