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13 (1700-1725).djvu/10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曰:「此是世間凡火,服之反促壽。」因出一玉象子,狀如 拳曰:「此可求勾漏瑩徹者,燃香致象鼻下,勿令婦人 雞犬見之。三五日象自服之,即復吐出,乃可服。」此火 玉,太陽之精,凝結已三萬年,以相公好道,因以奉借, 唯忠孝是念,無自貽咎。又出金象云:「此是雌者,貴其 相伴,不爾,玉象飛去。」德裕服之有異,乃於都下採聘 名姝,至百數不止,象砂不復吐。後南遷,再遇道士,怒 甚,索二象。是夕風雨濤瀨并作,玉象如團火飛出船, 德裕死於朱崖。

《宣室志》:「趙州昭慶民駱元素者,為小吏,得罪於縣令, 遂遁跡而去,匿身山谷中,忽遇老翁策杖立於長松 之下,召元素訊曰:『爾安得至此耶』?」元素對:「『得罪於縣 令,遁逃至此,幸翁見容』。翁引元素入深山,僅行十餘 里,至一巖穴,見二茅齋東西相向,有侍童一人,年甚 少,居於西齋,其東齋有藥竈,命元素候火。老翁自稱」 東真君,命元素以東真呼之。東真以藥十餘粒令元 素餌之,且曰:「可以治饑矣。」自是元素絕粒,僅歲餘,授 符術及吸氣之法,盡得其妙。又謂元素曰:「子可歸矣。」 既而送元素至縣南數十里,執手而別。自此以符術 行里中,神效不可具述。其後元素犯法,刺史杖殺之。 凡月餘,其尸如生,曾無委壞之色,蓋餌靈藥所致。於 是里人收瘞之。寶曆元年夏月也。

《酉陽雜俎》:「南中有百姓,行路遇風雨,與一老人同庇 樹陰,其人偏坐敬讓之。雨止,老人遺其丹三丸,言有 急事即服。歲餘,妻暴病卒,數日方憶老人丹事,乃毀 齒灌之,微有煖氣,顏色如生。今死已四年矣,狀如沉 醉,爪甲亦長,其人至今輿以相隨。」說者於四明見之 矣。

史。論在齊州時,出獵至一縣界,憩蘭若中,覺桃香異 常。訪其僧,僧不及隱,言近有人施二桃,因從經案下 取出獻論,大如飯碗。時饑,盡食之,核大如雞卵。論因 詰其所自,僧笑曰:「向實謬言之,此桃去此十餘里,道 路危險,貧道偶行腳」,見之覺異,因掇數枚。論曰:「今去 騎從,與和尚偕往。」僧不得已,導論北去。荒榛中經五 里許,扺一水,僧曰:「恐中丞不能渡此。」論志決往,乃依 僧解衣,戴之而浮,登岸。又經西北,涉二小水,上山越 澗,數里至一處,布泉怪石,非人境也。有桃數百株,枝 幹埽地,高二三尺,其香破鼻。論與僧各食一蔕,腹果 然矣。論解衣,將盡力苞之,僧曰:「此或靈境,不可多取。 貧道嘗聽長老說,昔日有人亦嘗至」此,懷五六枚,迷 不得出論。亦疑僧非常,取兩箇而返。僧切戒論,不得 言論。至州,使招僧,僧已逝矣。

《補錄記傳》:會昌中,有石旻者,蘊至術。嘗遊宛陵,宿雷 氏林亭。時雷之家僮網獲一巨魚,以雷宴客醉臥,未 及啟之,值天方蒸署,及明日,其魚已敗,將棄去。旻曰: 「吾有藥可令活,何棄之有?」雷則請焉,旻遂以藥一粒 投魚口中,俄而鱗尾皆動,鮮潤如故。雷大奇之,因拜 請延年之餌。旻曰:「吾之藥至清至潔,爾曹嗜欲無節」, 臟腑之內,諸穢委集。若遽食之,若水火相攻,安能全 其人乎。但神仙可學,人自多累。如籠禽檻猿,徒有騫 翔騰躍之志,安可致焉。

《神仙感遇傳》:「河東薛逢,咸通中為綿州刺史。歲餘,夢 入洞府,見餚饌甚多,而不睹人物,亦不敢食之,乃出 門。有人謂曰:『此天倉也』。明日話於賓友,或曰:『州界昌 明縣有天倉洞,中有自然飲食,往往遊雲水者得而 食之。即使道士孫靈諷與親吏訪之,入洞可十餘里, 猶須執炬,十里外漸明朗。又三五里,豁然與人世無 異。崖屋極廣,可容千人。其下平整,有石床羅列,床上 有飲食名品極多,皆新食,軟美甘香。靈諷拜而食之, 又割開三五所,請以奉於薛公為信』。」及齎出洞門,形 狀宛然,皆化為石矣。洞中左右有散麪溲麪,堆鹽積 豉,不知紀極。又行一二里,溪水迅急,既闊且深。隔溪 見山川居第歷然,不敢渡而止。近崖坡中,有履跡往 來,皆長二三尺,纔如有人行處。薛公聞之,歎異靈勝, 而莫窮其所以也。余按《地理志》云:「少室山有自然五 穀甘果,神芝仙藥。周太子晉學道上仙,有九千年資 糧,留於少室山。山在嵩山西十七里,從東角上四十 里下,又上十里,得上定思。十里中有大石門,為中定 思。自至崖頭,下有石室,中有水,多白石英。室內有《自 然經書》,自然飲食,與此無異矣。天台山東,有洞八十 餘里,有居民市肆,多賣飲食。」乾符中,有遊僧入洞,經 歷市中,饑甚,聞食香,買蒸餅啖之。同行一僧,服氣不 食。既飽,行十餘里,出洞門,已在登州吳平縣界,所食 之僧,俄變為石。以此言之,王烈石髓,張華龍膏,得食 之者,亦須累積陰功,天挺仙骨,可上登仙品。若常人 啖之,必化為石矣。

《仙傳拾遺》:「張定,廣陵人,得仙道,臨去留丹二粒與父 母服之,百餘年無疾,自此不復歸父母。服丹,神氣輕 爽,飲食嗜好倍於少壯者。乾符中,父母猶在。」

《北夢瑣言》:唐廣南節度下元隨軍將鍾大夫,忘其名, 晚年流落,旅寓陵州,多止佛寺,仁壽縣主簿歐陽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