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07 (1700-1725).djvu/10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谷之神也有限,故不能通天下之聲。聖人之神惟天, 故能周萬物而知。

《聖人》「有感無隱」,正猶「天道之神。」

「有天德」,然後「天地之道可一言而盡。」

天部藝文一

《天問》
楚屈原

日:「遂古之初,誰傳道之?上下未形,何繇考之?」

朱注遂,往也。道,猶言也。上下,謂天地也。問:往古之初,未有天地,固未有人,誰得見之而傳道其事乎?

《冥昭》瞢。誰能極之?「馮翼惟象」,何以識之?瞢莫鄧反闇與暗同 又作暗馮皮冰反

冥,幽也。昭,明也,謂晝夜也。瞢暗,言晝夜未分也。極,窮也。馮翼,氤氳浮動之貌。《淮南子》云:「天墬未形,馮馮翼翼。」 又曰:「未有天地,惟象無形。窈窈冥冥,莫知其門。」 此承上問時未有人,今何以能窮極而知之乎○?右二章四問,今答之曰:開闢之初,其事雖不可知,其理則具於吾心,固可反求而默識,非如傳記雜書謬妄之說,必誕者而後傳,如柳子所譏也。

「明明闇闇,惟時何為?陰陽三合」,何本何化?化葉虎為反

「明闇即謂晝夜之分也,時是也。《穀梁子》曰:『獨陰不生,獨陽不生,獨天不生,三合然後生○』。」 此問葢?曰:「明必有明之者,闇必有闇之者,是何物之所為乎?陰也,陽也,天也,三者之合,何者為本?何者為化乎?」 今答之曰:天地之化,陰陽而已。一動一靜,一晦一朔,一往一來,一寒一暑,皆陰陽之所為,而非有為之者也。然《穀梁》言天而不以地對,則所謂天者,理而已矣。成湯所謂「上帝降衷」 ,子思所謂天命之性是也。是為陰陽之本,而其兩端循環不已者,為之化焉。周子曰:「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 正謂此也。然所謂太極,亦曰理而已矣。

圜則九重,孰營度之?惟茲何功,孰初作之?

圜,謂天形之圓也。則,法也。九,陽數之極,所謂「九天」 也。

《斡維》焉繫?天極焉加?八柱何當?東南何虧?斡一作莞並音管

斡。《說文》曰:「轂端杳。」 則是車轂之內,以金為莞而受軸者也。維,繫物之縻也。天極,謂南北極,天之樞紐,常不動處,譬則車之軸也。葢凡物之運者,其轂必有所繫,然後軸有所加。故問此天之斡維繫於何所,而天極之軸何所加乎?《河圖》言:崑崙者,地之中也。地下有八柱,互相牽制,名山大川,孔穴相通。《素問》曰:「天不足西北,地不滿東南。」 注云:中原地形,西北高,東南下。今百川滿湊東之滄海,則南北東西高下可知。故又問:八柱何所當值,東南何獨虧闕乎?

「九天之際,安放安屬?隅隈多有」,誰知其數?屬音注數所句反

九天,即所謂圜則九重者。際,邊也。放,至也。屬,附也。隅,角也○。右三章六問。今答之曰:「或問乎《卲子》曰:『天何依』?」 曰:「依乎地。」 「地何附?」 曰:「附乎天。」 「天地何所依附?」 曰:「自相依附。天依形,地附氣。其形也有涯,其氣也無涯。」 詳味此言,屈子所問,昭然若發曚矣。但天之形圓如彈丸,朝夜運轉,其南北兩端,後高前下,乃其樞軸不動之處,其運轉者亦無形質。但如勁風之旋,當晝則自左旋而向右,向夕則自前降而歸後,當夜則自右轉而復左,將旦則自後升而趣前,旋轉無窮,升降不息,是為天體,而實非有體也。地則氣之渣滓,聚成形質者,但以其束於勁風旋轉之中,故得以兀然浮空,甚久而不墜耳。黃帝問於《岐伯》曰:「地有憑」 乎?岐伯曰:大氣舉之,亦謂此也。其曰「九重」 ,則自地之外,氣之旋轉,益遠益大,益清益剛,究陽之數而至於九,則極清極剛,而無復有涯矣。豈有營度而造作之者,先以斡維繫於一處,而後以軸加之,以柱承之,而後天地乃定位哉!且曰其氣無涯,則其邊際放屬,隅隈多少,固無得而言者,亦不待辯說而可知其妄矣。「東南」 之虧。乃專以地形言之。初無預乎天也。

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屬?列星安敶?

沓,合也。此問天與地合,會於何所,十二辰誰所分別乎?敶,列也。言日月眾星,安所繫屬,誰陳列也○。上章所問天何所屬,并地而言,此所問乃為天地相接之處,何所沓也。今答之曰:「天周地外。」 其說已見上矣,非沓乎地之上也。十二云者,自子至亥,十二辰也。《左傳》曰:「日月所會是謂辰。」 注云:「一歲日月十二會,所會為辰。『十一月辰在星紀』。」 「十二月辰在元枵」 之類是也。然此特在天之位耳。若以地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