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08 (1700-1725).djvu/3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 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

太極之有動靜,是天命之流行也,所謂「一陰一陽之謂道。」 動極而靜,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命之所以流行而不已也。動而生陽,靜而生陰,分陰分陽,兩儀立焉,分之所以一定而不移也。蓋太極者,本然之妙也;動靜者,所乘之機也;太極,形而上之道也;陰陽,形而下之器也。是以自其著者而觀之,則動靜不同時。陰陽不同位。而太極無不在焉。自其微者而觀之。則沖漠無朕。而動靜陰陽之理。已悉具於其中矣。

陽變陰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氣順布,四時行焉。

有太極則一動一靜而兩儀分;有陰陽則一變一合而五行具。然五行者,質具於地而氣行於天者也。以質而語其生之序,則曰「水火木金土」 ,而水木陽也,火金陰也;以氣而語其行之序,則曰「木火土金水」 ,而木火陽也,水金陰也。又統而言之,則氣陽而質陰也;又錯而言之,則動陽而靜陰也。蓋五行之變至於不可窮,然無適而非陰陽之道。至其所以為陰陽者,則又無適而非太極之本然也,夫豈有所虧欠間隔哉。

五行一陰陽也。陰陽一太極也。太極本無極也。五行 之生也。各一其性。

五行異質,四時異氣,而皆不能外乎陰陽。陰陽異位,動靜異時,而皆不能離乎太極。

無極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二氣交感,化生萬物。萬物生生而變化無窮焉。 夫天下無性外之物,而性無不在此無極,二五所

以混融而無問者也。所謂妙合者也。真以理言,無妄之謂也。精以氣言,不二之名也。凝者,聚也,氣聚而成形也。蓋性為之主,而陰陽五行為之經緯錯綜,又各以類凝聚而成形焉。「陽而健者成男」 ,則父之道也。「陰而順者成女」 ,則母之道也。是人物之始,以氣化而生者也。氣聚成形,則形交氣感,遂以形化,而人物生生變化無窮矣。

陰陽部總論一

《易經》。

坤卦

陰雖有美,含之,以從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 臣道也。地道無成而代有終也。

程傳為下之道,不居其功,含晦其章美,以從王事,代上以終其事,而不敢有其成功也。猶地道代天,終物而成功,則主於天也。「妻道」亦然。大全朱子曰:天地之間,萬物粲然而陳者,皆陰麗於陽,其美外見者也。六三、六五,皆以陰居陽,故三則曰「陰雖有美」,而五則曰美在其中,然三方進而位不中者也,故雖有美而尚含之。五正位而居體者也,故美在其中而發於事業。人臣事業之著於世,固自有時,殆不可挾才能而躐進,以取三五同功嫌迫之禍也。

陰疑於陽必戰。為其嫌於無陽也、故稱「龍」焉。猶未離 其類也、故稱「血」焉。夫元黃者、天地之雜也、天元而地 黃。

程傳陽大陰小,陰必從陽。陰既盛極,與陽偕矣,是疑於陽也。不相從則必戰。卦雖純陰,恐疑無陽,故稱「龍。」見其與陽戰也「于野」,進不已而至于外也。盛極而進不已,則戰矣。雖盛極不離陰類也。而與陽爭,其傷可知,故稱「血。」陰既盛極,至與陽爭,雖陽不能無傷,故其血元黃。本義疑,謂鈞敵而無小大之差也。《坤》雖無陽,然陽未嘗無也。血,陰屬,蓋氣陽而血陰也。元黃,天地之正色,言陰陽皆傷也。

繫辭下傳

陽卦多陰,陰卦多陽。

本義震坎艮為陽卦,皆一陽二陰;巽離兌為陰卦,皆一陰二陽。大全潛室陳氏曰:二耦一奇,即奇為主,是為陽卦。二奇一耦,即耦為主,是為陰卦。故曰「陽卦多陰,陰卦多陽。」

其故何也?陽卦奇,陰卦耦。

本義凡陽卦皆五畫。凡陰卦皆四畫。大全三山林氏曰:「陽卦宜多陽而多陰,陰卦宜多陰而多陽,何也?蓋陽卦之數必五,奇數也,奇則陰畫自多;陰卦之數必四,耦數也,耦則陽畫自多。其多陰多陽,皆自然而然,非人力所能參也。」

其德行何也。陽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陰二君而 一民、小人之道也。

本義君謂陽,民謂陰。大全《朱子》曰:「二君一民,試教一箇民而有兩箇君,看是甚模樣?」

子曰:「乾坤,其《易》之門耶?乾,陽物也;坤,陰物也。陰陽合 德而剛柔有體,以體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