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08 (1700-1725).djvu/4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思,更宜深考。《通書》云:「靜而無動,動而無靜,物也;動而 無動,靜而無靜,神也。」當即此兼看之。

問「動而生陽,靜而生陰。」注:「太極者,本然之妙;動靜者, 所乘之機。太極只是理,理不可以動靜言。惟動而生 陽,靜而生陰,理寓於氣,不能無動靜所乘之機。乘,如 乘載之乘,其動靜者,乃乘載在氣上,不覺動了靜,靜 了又動。」曰:「然。」又問:「動靜無端,陰陽無始。那箇動,又從 上面靜生下;上面靜,又是上面動生來?今姑把這箇」 說起,曰:「然。」

問:「『太極動而生陽』,是陽先動也。今解云:『必體立而用 得以行』,如何?」曰:「體自先有。下言『靜而生陰』,只是說相 生無窮耳。」

統言陰陽,只是兩端;而陰中自分陰陽,陽中亦有陰 陽;「乾道成男,坤道成女。」男雖屬陽,而不可謂其無陰; 女雖屬陰,亦不可謂其無陽。人身氣屬陽,而氣有陰 陽;血屬陰,而血有陰陽。

問:「陰陽動靜,以大體言,則春夏是動,屬陽;秋冬是靜, 屬陰。就一日言之,晝陽而動,夜陰而靜。就一時一刻 言之,無時而不動靜,無時而無陰陽。」曰:「陰陽無處無 之,橫看豎看皆可見。橫看則左陽而右陰,豎看則上 陽而下陰;仰手則為陽,覆手則為陰;向明處為陽,背 明處為陰。《正蒙》云:『陰陽之氣,循環迭至,聚散相盪,升 降相求,絪縕相揉,相兼相制,欲一之不能』,蓋謂是也。」 厚之問:「『陽變陰合』,如何是合?」曰:「『陽行而陰隨之』。 陰陽有相對而言者,如『東陽西陰,南陽北陰是也;有 錯綜而言者,如晝夜寒暑,一箇橫,一箇直是也。伊川 言:『《易》,變易也』,只說得相對底陰陽流轉而已,不說錯 綜底陰陽交互之理。言《易》須兼此二意』。」以上語類 陰陽只是一氣,陰氣流行即為陽,陽氣凝聚即為陰, 非直有二物相對也。此理甚明,周先生於《太極圖》中 已言之矣。答楊元範

謂「一陰一陽之謂道」,已涉形器。五性為形而下者,恐 皆未然。陰陽固是形而下者,然所以一陰一陽者,乃 理也,形而上者也;五事固是形而下者,然五常之性 則理也,形而上者也。答楊子順

問:「蔡丈云:『天根是好人之情狀,月窟是小人之情狀, 三十六宮是八卦陰陽之爻』。某疑『人物』二字,恐未可 便以善惡斷之。又言:『三十六宮都是春,即月窟亦為 春也』。」曰:「陽善陰惡,聖賢如此說處極多。蓋自正理而 言,二者固不可相;無;以對待而言,則又各自有所主。 康節所詠,恐是指生物之源而言,則正氣為人,偏氣 為物」,為陰陽之辨。季通所論,卻是推說,然意亦通也。 答甘吉甫

問:「蔡丈言『天根為好人之情狀,月窟為小人之情狀』。 又云:『陰陽都將做好說也得。以陰為惡,陽為善,亦得。 伏蒙賜教,以為陽善陰惡,聖賢如此說處極多。蓋自 正理而言,二者固不可相無;以對待;而言則又各有 所主。某疑康節先言『天根、月窟』是合偏正而言;後言 以為都是春者,是專以正者言之,不知是否』?」曰:「看《遺 書》中『善惡皆天理』,及『惡亦不可不謂之性』」,「『不可以濁 者不謂之水』等語,及《易傳》『陽無可盡之理』一節,即此 義可推矣。更以事實攷之,只如鴟梟蝮蝎惡草毒藥, 還可道不是天地陰陽之氣所生否?」答甘吉甫 盈天地之間,所以為造化者,陰陽二氣之終始盛衰 而已。陽生於北,長於東,而盛於南;陰始於南,中於西, 而終于北。故陽常居左,而以生育長養為功,其類則 為剛為明,為公為義,而凡君子之道屬焉;陰常居右, 而以夷傷慘殺為事,其類則為柔為暗,為私為利,而 凡小人之道屬焉。聖人作《易》,畫卦繫辭,於其進退消 長之際,所以示人者深矣。傅伯拱字序

陰陽之氣,相勝而不能相無,其為善惡之象則異乎 此。蓋以氣言則動靜無端,陰陽無始,其本固並立而 無先後之序、善惡之分也。若以善惡之象而言,則人 之性本獨有善而無惡,其為學亦欲去惡而全善,不 復得以不能相無者而為言矣。今以陰陽為善惡之 象,而又曰「不能相無」,故必曰「小人日為不善」,而善心 未嘗不間見,以為陰不能無陽之證。然則曷不曰「君 子日為善,而惡心亦未嘗不間見」,以為陽不能無陰 之證耶?蓋亦知其無是理矣。且又曰:「克盡己私,純是 義理,亦不離乎陰陽之正」,則善固可以無惡矣。所謂 不能相無者,又安在耶?大凡義理精微之際,合散交 錯,其變無窮,而不相違悖。且以陰陽善惡論之,則陰 陽之正皆善也,其沴皆惡也;以《象類》言,則陽善而陰 惡;以動靜言,則陽客而陰主。此類甚多,要當大其心 以觀之,不可以一說拘也。答王子合

陰陽盈天地之間,其消息闔闢終始,萬物觸目之間, 有形無形,無非是也。而蘇氏以為象立而陰陽隱,凡 可見者皆物也,非陰陽也,失其理矣。達陰陽之本者, 固不指生物而謂之陰陽,亦不別求陰陽於物象見 聞之外也。蘇氏易解辨

「一陰一陽,往來不息」,舉道之全體而言,莫著於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