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曆象彙編乾象典
第二十卷目錄
五行部總論一
禮記〈禮運〉
黃帝素問〈寶命全形論 五運行大論 氣交變大論 五常政大論 六元正紀
大論〉
關尹子〈二柱篇 八籌篇〉
孔子家語〈五帝〉
漢董仲舒春秋繁露〈五行對 五行之義 五行相勝 五行相生 五
行逆順 治水五行 治亂五行 五行變救 五行五事〉
班固白虎通〈五行〉
北周衛元嵩元包〈五行生成〉
南唐譚子化書〈五行相濟相伐〉
宋王臨川集〈論議洪範傳〉
張子正蒙〈參兩篇 動物篇〉
朱子全書〈論五行〉
儲泳祛疑說〈五行體象生克之性〉
周密齊東野語〈溫泉寒火〉
乾象典第二十卷
五行部總論一
禮記
《禮運》
「播五行於四時」,和而后月生也。是以「三五而盈,三五 而闕。」
〈疏〉播為播散五行,金木水火土之氣於春夏秋冬之四時也。金木水火各為一行,土無正位,分寄四時,故云「播五行於四時。」
五行之動,迭相竭也。「五行四時十二月」,還相為本也。
〈注〉「竭」,猶負戴也。言五行運轉,更相為始也。〈疏〉「春為木王,負戴於水。夏為火王,負戴於木。秋為金王,負戴於火。冬為水王,負戴於金」是也。
黃帝素問
《寶命全形論》
岐伯曰:「木得金而伐,火得水而滅,土得木而達,金得 火而缺,水得土而絕,萬物盡然,不可勝竭。」
《五運行大論》
帝曰:「寒暑燥濕風火,在人合之奈何?其於萬物,何以 生化?」岐伯曰:「東方生風,風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 筋,筋生心,其在天為元,在人為道,在地為化,化生五 味,道生智,元生神,化生氣神。在天為風,在地為木,在 體為筋,在氣為柔,在藏為肝,其性為暄,其德為和,其 用為動,其色為蒼,其化為榮,其蟲毛,其政為散,其令」 宣發,其變摧拉,其眚為隕,其味為酸,其志為怒,怒傷 肝,悲勝怒,風傷肝,燥勝風,酸傷筋,辛勝酸。南方生熱, 熱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其在天為熱, 在地為火,在體為脈,在氣為息,在藏為心,其性為暑, 其德為顯,其用為躁,其色為赤,其化為茂,其蟲羽,其 政為明,其令鬱蒸,其變炎爍,其眚燔焫,其味為苦,其 志為喜,喜傷心,恐勝喜,熱傷氣,寒勝熱,苦傷氣,鹹勝 苦。中央生濕,濕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 其在天為濕,在地為土,在體為肉,在氣為充,在藏為 脾,其性靜兼,其德為濡,其用為化,其色為黃,其化為 盈,其蟲倮,其政為謐,其令雲雨,其變動注,其眚淫潰, 其味為甘,其志為思,思傷脾,怒勝思,濕傷肉,風勝濕, 甘傷脾,酸勝甘。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 生皮毛,皮毛生腎。其在天為燥,在地為金,在體為皮 毛,在氣為成,在藏為肺,其性為涼,其德為清,其用為 固,其色為白,其化為斂,其蟲介,其政為勁,其令霧露, 其變肅殺,其眚蒼落,其味為辛,其志為憂,憂傷肺,喜 勝憂,熱傷皮毛,寒勝熱;辛傷皮毛,苦勝辛。北方生寒, 寒生水,水生鹹,鹹生腎,腎生骨髓,髓生肝。其在天為 寒,在地為水,在體為骨,在氣為堅,在藏為腎,其性為 凜,其德為寒,其用為〈闕〉其色為黑,其化為肅,其蟲鱗, 其政為靜,其令〈闕二字〉其變凝冽,其眚冰雹,其味為鹹, 其志為恐。恐傷腎,思勝恐,寒傷血,燥勝寒,鹹傷血,甘 勝鹹,五氣更立,各有所先,非其位則邪,當其位則正。
《氣交變大論》
黃帝問曰:「五運更治,上應天期。欹陰陽往復,寒暑迎隨, 真邪相薄,內外分離,六經波蕩,五氣傾栘,太過不及, 專勝兼并,願言其始,而有常名,可得聞乎?」岐伯稽首 再拜對曰:「昭乎哉問也!是明道也。此上帝所貴,先師 傳之,臣雖不敏,往聞其旨。」帝曰:「余聞得其人不教,是 謂失道,傳非其人,慢泄天寶。余誠菲德,未足以受至 道,然而眾子哀其不終,願夫子保于無窮,流于無極, 余司其事,則而行之,奈何?」岐伯曰:請遂言之也。《上經》 曰:「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長久」, 此之謂也。帝曰:何謂也?岐伯曰:本氣位也。位天者,天 文也;位地者,地理也。通于人氣之變化者,人事也。故 太過者先天,不及者後天,所謂治化而人應之也。帝 曰:五運之化太過何如?岐伯曰:歲木太過,風氣流行, 脾土受邪,民病飧泄,食減體重,煩冤腸鳴,腹支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