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10 (1700-1725).djvu/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太陽之體,其小如星。倘月體如球鏡,欲其反生太陽 之象,烏可得乎?」又問:「合朔後,月之下半未受日光,而 月體微光,比諸星更顯,若不通明,則此光又從何生? 且觀其揜日而日全食時,月之邊際覺稍明于月之 中心,似中間厚處難通,而薄處稍可通透乎?」曰:「前既 言月在地影最中處,乃天光映照之明,若合朔時,則 有光之天,與月體最為切近,而日光上照,月體約有 大半,四邊豈得無光?或言月既非極通光如玻璃,或 半通光如玉石,特因在後之物,其體質不明,故不能 映見在後之物乎?」曰:「試觀日食甚之時,天光盡黑,星 體亦現,爾時太陽在後,體質最為明顯,何以不能映 見絲毫?可知月體絕不通光也。或言在月後之物,必 更堅密于月者,然後能照見。若較月更通徹,即不能 見乎?」曰:「若然,日體在月後堅密,不亞于月,而亦不能 見,可言日體為通徹乎?又凡目所注,必須有色及所 照之」光。此二者必不通徹之體。乃能受之。則《月體》從 可推矣。

《因食而知月有小輪》

問:「月有小輪,何所據乎?抑因其食而證其有乎?」曰:「天 文家究心殫思,屢經測驗,月食悉見。夫食屢居本圜 之極遠,其日屢居本圜一處,則生影不得不盡一也。 然食時之分數有多有寡,多則月居影厚處,寡則月 居影薄處,必有小輪焉,月體居之,因其極而動,時居 輪上,則去地面遠,時居輪下,則去地面近也。」

問:「月既有小輪如五星者,則其停居、順行、退行,亦宜 若五星然。今獨未見,何也?」曰:「夫月行隨其本圜之疾, 故不言其停居退行,只言其行速行遲也。速者,因其 居小輪之下,隨本圜之動,自西而東;遲者因其居小 輪之上,隨其自動,自東而西,逆本圜之自西而東故 也。」

問:「月體既居小輪,隨輪而動,則無本動。若論其體之 圓,則宜自能動,何如?」曰:「有謂月中影象,是地體厚處 所映者;謂月體通光處,日光射而達之,不得返照者; 又謂月體中自有高卑如山谷者,種種異說。然此影 象恆俯對地面,而人恆仰見之,不側不移,則月體有 本動明矣。其動因乎本極,而逆乎小輪,行之迅速,與」 小輪並速也,影象之明,恆下垂之,安得謂「月輪無本 動乎?」

《鄧玉函測天約說》

《太陰篇從本體論》

論「太陰之形象○,本是圓體,與太陽同,雖有晦朔弦 朢,不害為圓。」

論太陰之大○「太陰去人時近時遠,折取中數八,其 地半徑自之,得六十四半,徑為三十二全徑」,是太陰 去地之中數也。

其視徑去人愈近愈大,愈遠愈小,折取中數,亦得半 度,與太陽等。

其本徑則小於地球,地之容大於月約三十倍也。 論太陰之光○,本自無光,受光於太陽,故本球之光, 恆得半以上;因太陽之體大於其體故。

月受日光圖

月受日光圖

月受日光圖說

如上圖,甲乙為日,丙丁為月,徑因日大,故受光至於 戊己。

太陰面上黑象有二種:其一,今人人所見黑白異色 者是;其二,小者則日日不同,非遠鏡不能見也。

《從運動論》

太陰之運動有二:其一一日一周,隨宗動天行,與六 曜同公動也。其二「循白道。」

白道月之本道,一名「月道。」

日行十三度有奇,迄二十七日有奇,而一周。本動也。 因太陽同行二十七日有奇,則過周二十七度有奇, 故又二日有奇,乃及於日而與之會。

白道不與黃道同線,而兩交於黃道。

兩交名「正交、中交」 ,亦名「天首、天尾」 ,亦名「龍頭、龍尾」 ,亦名「羅計。」

兩半交去黃道五度有奇,故每行一周。在黃道下者, 二交初、交中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