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12 (1700-1725).djvu/3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天河部雜錄

《孝經援神契》:「河者水之伯,上應天漢。」

《孝經內事》:「天子得雲臺之禮,則河行不離其常。河若 離常,則有決溢之憂。」

《列子殷湯篇》:「渤海之東,不知幾億萬里,有大壑焉,實 惟無底之谷。其下無底,名曰歸墟。八絃九野之水,天 漢之流,莫不注之,而無增無減焉。」

《莊子逍遙遊》篇:肩吾問於連叔曰:「吾聞言於接輿,大 而無當,往而不返。吾驚怖其言,猶河漢而無極也,大 有逕庭,不近人情焉。」

張衡《靈憲》,水精為漢。

《東觀奏記》:「武帝好長生久視之術,宮中築望仙臺,勢 侵天漢。」

《晉書皇甫謐傳釋勸論》:「時清道真,可以沖邁,此真吾 生濯髮雲漢鴻漸之秋也。」

《太清記》:翰曰:牽牛郎何在?女曰:「河漢阻隔,不復相開。」 《漢中志》:「漢有二源,其應上昭於天。」又曰:「惟天有漢。」 《世說新語》:謝公云:「聖賢去人,其間亦邇。」子姪未之許, 公歎曰:「若郗超聞此語,必不至河漢。」

《顏氏家訓》:「天漢懸指,那不散落,水性就下,何故上騰?」 《唐書·李昭德傳》:「昭德怙權,魯王府功曹參軍丘愔上 疏曰:『臣觀其膽,乃大於身,鼻息所衝,上拂雲漢』。」 《元真子濤之靈篇》,「天文皎夜而為漢。」

《因話錄》:《漢書》載張騫窮河源,言其奉使之遠,實無天 河之說。惟張茂先《博物志》說:近世有人居海上,每年 八月見海槎來,不違時,齎一年糧,乘之到天河,見婦 人織丈夫飲牛,遣問嚴君平,云「某年某月某日,客星 犯斗牛」,即此人也。後人相傳云,得織女支機石,持以 問君平,都是憑虛之說。今成都嚴貞觀有一石,俗呼 為「支機石」,皆目云當時君平留之。寶曆中,余下第還 家於京洛,途中逢官差遞夫舁張騫槎,先在東都禁 中,今准詔索有司取進,不知是何物也。前輩詩往往 有用張騫槎者,相襲謬誤,縱出雜書,亦不足據。 《蠡海集》天之色蒼蒼然也。而前輩曰丹霄,曰絳宵,河 漢曰銀河可也,而曰絳河,蓋觀大者以北極為標準, 所仰視而見者,皆在於北極之南,故稱之曰「丹」、曰絳, 借南之色以為喻也。

《西溪叢語》:「海潮之說多矣,或謂天河激湧。」

《野客叢談》:「劉楨賦《素秋三七》,天漢指隅。人胥祓除國 子水嬉。」

《癸辛雜識》:乘槎之事,自唐諸詩人以來,皆以為張騫。 雖老杜用事不苟,亦不免有「乘槎消息近,無處問張 騫」之句。按騫本傳止曰漢使窮河源而已。張華《博物 志》云:「舊說天河與海通,有人齎糧乘槎而去,十餘月 至一處,有織女及丈夫飲牛於渚,因問此是何處,答 曰:『君還至蜀,問嚴君平則知之。還問君平,曰:『某年月 日,有客星犯牽牛宿』』。」然亦未嘗指為張騫也。及梁宗 懍作《荊楚歲時記》,乃言武帝使張騫使大夏尋河源, 乘槎見所謂織女牽牛,不知懍何所據而云?又王子 年《拾遺記》云:「堯時有巨槎浮於西海,槎上有光,若星 月。槎浮四海,十二月周天,名貫月。槎掛星槎,羽仙棲 息其上。」然則自堯時已有此槎矣。

《熙朝樂事》:七夕,人家盛設瓜果酒殽於庭心或樓臺 之上,談牛女渡河事。

《脈望》天河,自尾箕寅位注於東井,而循環於天地之 間。古人云:水出崑崙之下,注出尾閭復上,謂之天河。 此天地之河也。人之河,自尾閭尾閭係寅位,泝流而 上崑崙,與天地同焉。

《天爵堂筆餘》:《剡漢漫筆》解「三峽星河影動搖」引《天官 書註》:「左旗九星在河鼓左,右旗九星在河鼓右。」是天 之旗鼓動搖主兵。杜公雖破萬卷,恐未必拘拘証古 若此。暑月夜半露坐,時觀晴空星河影,隱映錯落,儼 然動搖,况三峽乎? 《元亭涉筆》:「銀灣,許渾謂銀河為銀灣,李賀謂銀浦。」 《汲縣志》:「七月七夕,陳酒脯瓜果於庭」,見天河中有白 雲,便拜得福。

《高郵州志》:「七月七夕前望潢河影出沒,占蕎麥豐歉。」 《太湖縣志》:「七夕,相傳是日銀河沒,以其去日遠近卜 穀價多寡。」

《鉛山縣志》「七夕以前占河影沒三日而後見則穀賤, 七日而後見則穀貴。」

《衡州府志》「七夕乞巧之會,衡俗不甚重,但以此後數 夜天河隱現,定來歲米價歸早米貴,歸遲米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