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14 (1700-1725).djvu/1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著,然盤折良久,始得之。寺主澄公慧業,文人也。山,

蔌破蓮社,唱和數絕,便欲下榻。而五臺梁明府訂晤 在花園寺。去之,取道巡檢司。先是山中探丸聚慝,故 有徼兵之設,今作「穢粉街。」酒僧博少,每每混觸名宇。 又五臺僧彼此婚嫁,習以為常,而伽藍若罔聞之。豈 佛不校此輩,故作平等觀耶?花園寺,漢明帝所題大 孚靈鷲者也。西域滕蘭以天眼觀見文殊住此,此「剎 最古,梁明府先期早去,猶得藉其飲啖。寺既偉盛,而 中宮以金瓦其殿,且修無遮齋,鐘鳴鼎食,魄氣甚張。 晉大饑,數千人走活,夜則裸而窟焉,蜀僧主之,此功 德不作未來者也。」次日,登菩薩頂上羅㬋寺,與西來 僧坐語半晌,了不異。此中人但俱老童子,飲水一盂, 豆七粒耳。臺山共一文殊,而祈媚者各侈一事。羅㬋 寺曰:「唐人張元覺見神燈於此圓照寺,以為舍利實 惠我。」真容院則大士現相,七日而就塑者。下塔寺則 云:「昔有貧女牽犬丐食,遺髮此間,化為金絲而去。」總 之,真幻隨境,妄言之,而姑試聽之,何傷?又遷延而至 北山寺,觀金剛窟,門扃不啟,相傳三世諸佛、五百應 真,俱有事於內。又至三塔等寺,環谿疊壑,雖多圮廢, 吾獨喜古佛殘鐘,短垣貧衲,寒溫一茗,絕勝得意,髡 作野狐態也。夕陽將下,而紛糅者復丸結矣。五臺不 能遍登,登其極者無如東北。次日走北臺之半,寒風 矢透,人僅槁葉。毒龍元嶽望之惱酸,遂以華嚴嶺歸 宿。嶺既巍峨,下視塔院,如一脫穎錐。又知臺山如五 瓣蓮花飯仙山左則青鳥氏所謂「瓣心卷阿」者也,有 大力者負之而趨矣。須臾,日放而下,方正爾其雱,暫 作天人一會。寒甚,指泣欲墮,黽勉而至法雲寺,不啻 還家即衽之快。寺乃三昧姑所開,國初有華嚴老人 誦經木魚達金陵,高皇帝循聲而誅,其事有神異,詔 供之。其室盈丈,一窗鑿翠,萬片芙蓉插「入。吾又極戀 此處可以讀書。山畔古雪大擔肩入,無論僧依為命, 即盛夏起居,一浣一滌,皆雪也。惠泉僧狼籍水,五臺 僧亂用雪,恐各禿必有圊報。」鄭生聞之啞然,亟熱酒 茹吾言。天風半夜,海立漢翻,屋瓦飛裂,攬衣狂起,而 侍童以為閒事也。次日旭暢,從華林望東臺,俱晶砂 中。耕踏雖苦極,然何如春明門內色味塵乎?由龍王 堂上,觀音平萬山滾蹴,似紫濤沸戰釜中,各不相下 者。登漫天石,則雁塞神京,不須決眥,西華東岱,直跳 恆山尖。一呼之耳,五百里收之瞬睫,而臺前萬年冰 有培無替。遙望碧光縷縷,返照雪心者,是所稱紺雪 者邪?西王母曰:「仙之上藥,有元霜絳雪」,要之物老則 化,不可誣矣。五臺同雲,惟四月薄謝,餘盡瀌瀌奕奕 之日也。《山海經》以為小咸山首空桑之頂,盛夏有雪, 奈何近在屨下,而遂逸之?文殊三身示化,應現有方, 掌握恆沙,毛吞無盡。而骨俗緣輕,如飛蓬之子,何能 窺其萬一。即輪光燈釆,妙明圓應,商英所旦暮遇者, 而不得一快睹,不敢誑來玆也。惟是寒瘦之性,愛雨 而貪雪,謂雨可以減事,雪可以益心也。而茲游也,誤 入皓冥,吸吞元氣,恍惚置身於邃古之初,即八駿之 歌《黃竹》,猶其稚元者矣。而吾生平之雪,游暢於此,乃 記之。

《香山雪遊記》
王衡

余以前歲遊真覺寺,訂雪盟。比連日,雪乃鼓舞,周季 良同客尤伯固、王元敬、張伯新遊焉。甫出門,目神外 淫,雪又彌甚,遂遣童子歸,將襆被來而止。飯真覺寺, 據浮圖騁望,間露石骨者,隨捧雪綴之。飯已,循堤行, 則黃日已逗雲影中。遠近諸山黛白,錯而東一山受 晡,日色獨爛如丹霞,驚睨者良久。比到香山,且昏夜 矣。賴夾道積雪奕奕道余行,俄而星見天井。山僧報 曉,霽急科頭起,則千峰一雪,凍雲頹倚山頭,如醉玉 人。乃將諸子陟環翠亭,雪徑深二尺許,從者幾以雙 趺印之。觴數行,轉而憇於碧雲之余。公墓平臺坐林 巒中,眺雪頗勝。已乃從舊道歸,則昨日之絲者《繭環》 者化為玦矣。因相與錯敘其勝。今雪毰毸款舞,且倦 且驕,舊雪晶明,浩溔積矣,而若不有。試從卑望高,如 《缽和國》人仰面不見山,若登高臨遠,則又身在淨界, 視三千大千沙礫皆淨土也。其封谷完,其揣樹密,其 印沙如鳥篆,其附城郭若魚麗,其幕紅寺襯,落葉俄 淺絳,俄又淡黃,種種作態可喜。至於「寒雁空橫,素鳧 旅坐,暗泉界響,老松低枝。枯蘆有聲,村火斜出。」於是 間更有深致。吾曹戴高簷帽,披貂幨,㡏「奔車鞭蹇,爭 相指盼,以為山林入吾畫圖,而亦知吾曹乃山林畫 圖中人耶?」季良叫曰:「此致佳,固安得不消之雪而弄 之?」余曰:「噫嘻!自古汗竹繡石、簪筆技劍者,等於朝雪, 而況雪乎?子欲得雪而不消者,則為玉為鹽、為絮、為 練種有幾似矣,而實非此歐公所簡棄也。且子寧粉 增乎,寧雪減乎?」傍一客應曰:「然雪則何必不消?顧吾 輩雅善消雪,彼熱肺腸子封簾守戶者,吾猶得以頃 刻之觀傲之。」余曰:「母人各有適,子以徽之舟,東郭履, 鄭棨驢,為至矣乎?則風不出、雨不出之叟亦能笑人。」 顧謂伯固:「子第圖之。」余姑為之記。時萬曆庚寅陽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