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19 (1700-1725).djvu/9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破,五月五日採一切雜草,煮汁洗之。

五月五日取井中倒生草,燒研水服,勿令知,即惡酒, 不飲即飲,亦可不醉也。

諸瘧久瘧:用三姓人家寒食麵各一合,五月五日午 時採青蒿,擂自然汁,和丸綠豆大,臨發日早無根水 下一丸。一方加炒黃丹少許。德生堂方

金瘡癰腫及竹木簽刺等毒:用「糯米三升,於端午前 四十九日,以冷水浸之,一日兩換水,輕淘轉,勿令攪 碎,至端午日取出陰乾,絹袋盛,掛通風處。每用旋取 炒黑為末,冷水調如膏藥,隨瘡大小,裹定瘡口,外以 布包定,勿動,直候瘡瘥。」

端午日取獨蒜煨熟,入礬紅等分,擣丸芡子大。寒熱 瘧疾,每白湯嚼下一丸。

端午日以獨蒜十箇,黃丹二錢。擣丸梧子大。每服九 丸。長流水下。甚妙。

寒濕氣痛,「端午日收,獨蒜同辰粉擣塗之。」

五月五日釆繁縷暴乾,燒作屑,療雜瘡有效。即鵝兒 腸草也。

「五月五日雞腸草作灰,和鹽,療一切瘡及風丹遍身 痒痛。」亦可搗封,日五六易之。

五月五日收莧菜和馬齒莧為細末,等分,與妊娠人 常服,令易產也。

五月五日掐黃瓜入瓶內,封掛簷下,湯火傷灼,取水 刷之良。

五月五日午時,取桃仁一百枚,去皮尖,乳缽內研成 膏,不得犯生水,入黃丹三錢,丸梧子大,每服三丸,瘧 疾發日,面北溫酒吞下。合藥忌雞犬、婦人見。

《事物原始》

端陽

《荊楚歲時記》:五月五日為瑞陽,一云蒲節,一云重午。 《續齊諧記》云:楚大夫屈原,遭讒不用,是日投汨羅江 死。楚人哀之,乃以舟楫拯救。端陽競渡,乃遺俗也。《越 地傳》云:「競渡之事,起於越王句踐,今龍舟是也。」《抱朴 子》:「五日佩赤靈符於心前,以辟兵疫。」今釵頭符是也。 《風士記》曰:「荊楚人午日烹鶩,閩中無鶩,烹鵝」是也。以 菰葉裹黏米,以象陰陽相包,今粽子是也。以五綵絲 繫臂,辟兵鬼氣,一名長命縷,今百索是也。《荊楚歲時 記》云:楚人採艾掛於戶上,以除毒氣,今俗門上插蒲 柳是也。泗人是日踏百草,今人𩰚百草戲是也。《天寶 遺事》云:「宮中午日,造粉團角黍,飣於盤中,以小角弓 射之,中者得食。」然則今人競渡,佩符烹鶩,角黍百索, 摘艾插蒲𩰚草,其來尚矣。

艾人

《荊楚歲時記》曰:端午日,荊人皆蹋百草,採艾為人,懸 於門上,以禳毒氣。當時以師曠占,有歲病則艾草先 生故也。

線符

漢五月五日以五色印為門戶飾,《續漢書》所謂桃印 者也。劉昭曰:「桃印本漢制。今世端午,以五色綵繒篆 符以相問遺,亦置於牖帳屏之間,即漢時桃印之制 也。」

遺扇

唐太宗謂無忌曰:「端午以物玩相賀,朕今以飛白扇 賜,庶動清風,以增美德。」今端午以扇相遺,自唐始也。

《酌中志略》

宮中端午

五月初一日起,至初五日止。宮眷內臣穿五毒艾虎 補子蟒衣,門兩旁安菖蒲、艾盆,門上懸掛弔屏,上畫 天師或仙子、仙女,執劎降五毒故事,如年節之門神 焉。懸一月方撤也。

《直隸志書》
各省風俗同者不載

宛平懸

五月五日,家懸五雷符,插門以艾。幼女佩紙符,簪榴 花,曰「女兒節。」是日午,具角黍漬菖蒲酒,闔家飲食之。 以雄黃塗耳鼻,取避蟲毒之義也。天壇牆下,走馬為 戲,群競觀焉。金魚池、草橋、聚水潭,皆有樹蔭,可坐醵 飲,相望不絕。

良鄉縣

五月五日,泛菖蒲酒,懸符艾,食角黍。用雄黃、硃砂塗 小兒耳鼻,更用五色絨為「續命索」,繫手足並頸。士民 或踏青郊外,臨流稱觴相娛。

通州

端午節,男女於郊原採百草,相𩰚賭飲。

文安縣

「五月五日天中節」,揭紙畫虎蝎或天師像於壁捉蟆, 取蟾酥採百草製藥。

遵化州

天中日,作角黍,並以果酒餽遺為禮。小兒項各繫綵 繒,并垂金錫若錢鎖,曰「長命縷。」

平谷縣

五月端午節,遇天旱,婦人群聚洗箕於「河干」,以求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