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30 (1700-1725).djvu/1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分,為《三史》時至今黃赤相距之度,漸次改易,自遠而 近也。

又「河鼓中星角距星之經差,九十七度五十二分,在 右邊。」

亦近於極至交圈,可驗黃赤距變易。

地末,恰時在析木宮二十九度五十○分,距赤道北 五度四十八分後稍前,至星紀宮一度五十○分,其 距赤緯亦五度四十八分。及多祿某時更前,至本宮 四度三十五分,其距赤緯五度五十○分。此時此星 在冬至左右不遠,故以黃赤二道相距最遠之度加 三測之本星赤緯度,即得黃緯度之二十九度四十 ○分,為其「切近於極至交圈,與其在圈也略等,故不 用三角形法。」乃今河鼓中星距黃道二十九度二十 一分三十○秒,以此證近至之黃赤距度,昔遠今近, 極著明矣。

前用二星者,為其一近冬至,一近夏至,皆在黃道北, 必一增一減。其黃緯度,隨黃道所兩至之處,測其違 離南北幾何,得其漸近於赤道也。若考星居分至之 間者,則其差亦在多寡之間矣。如昴宿東第二星地 末,恰以太陰測之,得其北距黃道三度四十○分,在 降婁三十○度後,在大梁三度。《亞仁諾》所測未移緯 度,而今測在本宮二十四度四十五分,恆得距黃道 三度五十五分,較古測強一十五分,為此處變易黃 道之度也。又房宿北星與昴宿為對照地,末恰所測 在大火宮二度,距北一度二十○分後在本宮六度。 然聶老所測未移度,而今測乃前至二十三度二十 ○分,距黃道止一度○五分,較古測差一十五分。即 此時黃道近就於赤道亦一十五分矣。或疑黃赤二 道之距,既能自遠而近,則邃古之時必更遠,遠於何 止乎?曰:邃古之距,無從取證,何可妄為之說?但近古 三史,皆以二十三度五十一分為二至距赤之限,且 測非一人,人非一測,乂皆以太陽二至之高下得之, 豈有誤乎?今世之測驗更細更詳,比昔就近,實為三 分度之一,尤無可疑者。但「自今以後,當復更近,近何 時已近極,或當復遠,復在何時?」此則人靈微眇,無能 窮天載之無窮耳。

或問:「前所求虛宿等距星,上古之經度也,而用今之 黃緯度,能無謬乎?」曰:用今世之緯度,微不同於古之 緯度,但以之推南北度,亦微差,以求東西經度,即無 緣致誤矣。

恆星黃道經度不變易

「前以恆星之有本行,徵其赤道經緯度隨時變易者, 為諸星循黃道行斜交於赤道故也。今論諸星循黃 道行,互相視,有遲速乎?」曰:否。藉有遲有速者,必有違 有就;位置有違就者,形象必有改革。乃自上古以來, 氐恆似斗,尾恆如鉤,天津如弓,箕宿向冬至行,四千 年得五十四度。虛宿之過冬至也,四千年亦五十四 「度。餘皆若此。歷數千年,形象如故,運行如故,遲速如 故」,知黃道經度決無變易矣。係巴科於二千年前述 古記以遺後世。論黃道周繞數星,或居一直線上,或 別成形象,多祿某在後更測之,仍如是,迄今不改。如 當時婁宿自西一二星與天大將軍南二星作一直 線,天關星偕畢大星、天廩南二星同「在大梁宮亦如 之。北河二大星與五諸侯中星為三等,邊三角形。鶉 火宮內御女,與軒轅向北第二、第四、第六星皆相距 等遠。次相星與角宿北星、亢宿北二星在鶉尾宮皆 作一直線,虛宿二星相距之廣,同危宿南北二星相 距之廣也。」此皆古係巴科所傳,與今所見,一一不爽。 試用尺度,向地平二「十○度以上」,既離蒙氣之處,一 一量度,甚易見也。此以知恆星各相距或遠或近,窮 古今恆如是矣。

考黃道宿度差

「星自循黃道上行,而分別宿度之過極經圈,乃從赤 道極上出。故以黃道之星,歷赤道之度,迤行斜過,疏 密疾遲,變遷不一。出黃極者,諸星依之運動,相距遠 近,行度遲速,終古如一也。故當有諸恆星之黃道經 度」法。先以堯時冬至日躔虛六度三十○分,用三角 形法,推得其正麗黃經度二百六十三度三十八分, 而以《經度差定率歷》,推古今之黃道各宿積度、各宿 本度,並列於左:

黃道宿古積度

角,一百四十四度○三分。

「亢」,一百五十四度三十八分;

氐,一百六十五度一十八分;

「房」,一百八十三度一十二分。

《心》,一百八十七度五十八分。

「尾」,一百九十五度三十一分。

箕二百一十一度○七分;

《斗》,二百二十○度二十七分。

牛,二百四十四度一十八分。

女:二百五十一度五十九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