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30 (1700-1725).djvu/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曆象彙編曆法典

 第五十三卷目錄

 曆法總部彙考五十三

  新法曆書三恆星曆指二

曆法典第五十三卷

曆法總部彙考五十三

新法曆書三

恆星曆指二

《恆星本行》第一。凡五章。

前卷所借西史測星之法,為《恆星曆》之基本,此卷應 準前法,仍借舊測諸星經緯度立表,以待推算。然舊 測在萬曆十三、四年,今相去四十餘載,不復可用,宜 作新表。又須先明新舊所以異同之故,不得不論其 本行次,乃定時下各星之經緯度表。

恆星本行之徵

七政之運行也,時相會,時相對。其與恆星也,時相近, 時相遠,其本曜之光,時消時長。

「月有晦朔弦朢。」 《近論》太白、辰星、熒惑皆有之。

「其東西出沒於卯酉也。時南時北,其過子午圈也,時 高時下,人目所見,變動不居。故從古迄今,人人知其 自有運動,因生各曜推步之法,無可疑者。若恆星則 無先相會後相望,無先相近後相遠,其光不消不長, 其東西出沒,其過子午圈,雖百數十年,無從覺其有 差,安知其有本運動乎?」夫恆星移運,非一世之事,前 古曆家既已測其定度,欲更得其轉移之數,必百年 數十年,誰能待之?是故一人之身,絕無能覺之緣也。 後來學者,傳受先賢所測度數,復身試測之,往往見 其不合。先人所見與四節相近者,後人測之漸遠,又 後之人測之又漸遠,從是推知恆星有本行之實,度 分及其移易之所以然也。如角宿大「星,《古地末恰》」於 周赧王二十年丙寅測得其經度,在秋分前鶉尾宮 二十二度。後。多祿某於漢順帝永和三年戊寅測在 鶉尾宮二十七度後。《泥谷老》於嘉靖四年乙酉測得 過秋分,在壽星宮一十七度。後。第谷於萬曆十三年 乙酉測在壽星宮一十八度。軒轅星亦如之,周赧王 丙寅在鶉首宮二十七度。漢永和戊寅,在鶉火宮三 度二十分。今測在鶉火宮二十四度四十分。餘星皆 如之。是以帝堯之世,日中星鳥謂春分,則初昏時鶉 火中也。而周末在井,今在參矣。堯時冬至,日在虛;漢、 唐在斗,今在箕矣。非其自有本行,安得冬至宿虛離 而西,鳥離子午而東乎?

恆星本行之極

七政本行,以黃道為道,以黃道極為極,終古恆然。何 繇知之?葢人目所見,出沒於地平之卯酉,南北不一; 過午之高度,多寡不一。又有時離赤道而南,有時復 還於赤道之北。以此知其行,必非循赤道行;以此知 其極,必非宗赤道極也。然七政之循黃道,或浹旬可 得,或周歲可得;恆星之循黃道,必上下古今,然後可 得。何者?上古有測,中古有測,今時有測,乃恆星出沒 地平之處,今非中古之處,中古非上古之處,其遇午 之軌高亦然。而恆移不定者,赤道之距度;恆定不移 者,黃道之距度也。以此推知,其循黃道行,宗黃道極, 與七政同理,灼然無疑矣。更徵實論之,凡恆星距赤 道之度,從星紀迄鶉首,則在赤道之南者,必古多而 今漸少;在赤道之北者,必古少而今漸多,不似七政 之行從冬至逾春分,而夏至自南趨北乎?從鶉首迄 星紀,則在赤道之南者,必古少而今漸多;在赤道之 北者,必古多而今漸少,不似七政之行從夏至逾秋 分,而冬至自北趨南乎?如外屏第二星,堯時在赤道 南一十二度,彊因此時入娵訾宮,故距度漸減至多 祿某,尚在南○二度四十九分,後漸過赤道以北,今 北距五度矣。井宿距星,堯時在赤道北一十四度弱, 因入實沈宮,故距度漸加至多祿某,得二十度,正今 北距二十三度,與夏至圈相近也。又軒轅大星,堯時 距赤道北二十四度,因入鶉火宮,故距度漸減至多 祿某,得一十九度三十○分,今止一十三度三十○ 分。角宿大星,堯時距赤道北十○度,因入鶉尾宮,故 距度漸減,以至於盡,盡而復加,至《多祿》某,過赤道距 南三十○分,而今漸遠,距南得○九度一十○分。以 此三四星為徵,餘者盡然,知其不隨赤道而循黃道 行,宗黃道極也。且七政皆右行,而恆星亦右行,以此 推之,尤著明矣。

恆星本行古測

多祿某見恆星距赤游移不一,先以上古所測星之 赤道距度、黃道距度及其兩道相距度,依三角形法 測得其黃道經度,後以自測之赤道距度,如前求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