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30 (1700-1725).djvu/6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四限屢變」,視行之勢也。惟朔朢時月恒在次輪之最 近。

月表原

《太陰立成表》橫分為四節,每一節為月平行度分。冬至 為界從之起算則本輪心循白道右行,所得黃道上平行度 分也。第二節為自行度分,則次輪之最近一點所有 軌道,是為本輪之內圈。

其中圈為負次輪心之軌道,其外圈為最遠點之軌道。

其界則本輪之最高點,其行逆經度左旋也。此行所 至,各曰前引,數其所當有距地心之角,角所對為黃 道上之弧,弧之數名曰「月行之初均數。」夫月之行若 止循本輪之周,則或加或減,藉一引一均而足矣。乃 古今積測,惟定朔、定朢則月體在本輪內之如丙、如 丁周,其距本輪心之度恆等。朔朢以外,則月體去次 輪之最近線漸遠,乃至極遠,又漸近,而復其於前引 數初均線。

從地心過次輪之最近,以至黃道。

「或時在前,或時在後」,是生次均數,以較初均數,或加 或減,以得月離黃道之實經度。

所謂朔朢一均數為足。不論此數有二根。《苐谷》所用不同心圈及均數并生。初均表中所排。

是故曆家先置月,在次輪之最近。即本輪之內圈算初均加 減表,與太陽加減差表同。諸率定數見上卷若月在最近之 左右上下,則去離本輪心必遠,於最近,自地視之遲 疾順逆,皆非本輪之本率也。因以月距兩心線從心過最 近至次輪之度求第二均數。

月從最近,循次輪周右行,得數。從月體向次輪心作線,截本輪之內圈得數以加減前均數,為第二均數。

夫從本輪之心以視月體之次,自行有此次均數,亦 瞭然矣。然人目所見,不在本輪心而在地面,又安能 令次均數合於黃道,而以之加減為實經度也?故又 用三角形法,以次均次引求得第三均數,以加減於 第一,為實均數。以實均數加減黃道平行,為實經度 分。如圖丙戊圈為次輪最近之軌道。論月向乙心行。

圖

或用卯心酉圈之弧,或用丙戊圈之弧,其理一也。若 向丁地心,因朔朢時月在次輪之最近戊,故推前均 數,用丙戊弧。《推月表》同。

《圖解》丁為地心,甲乙丁為太陰平行線,以定黃道上 經度。表稱月平行經度分如甲為「降婁」宮某度某分是也,卯心 酉為本輪自行之中圈。次輪心之軌道戊己癸為次輪,心為 其心。乙戊過心線,定次輪距本輪最高之度,即丙戊 弧也。前引數即丙丁戊角之甲辛黃道上之弧初均 數,即其黃道上之甲辛弧。因引數丙戊未過半周於

圖

法應減,即於平行經度減甲辛,得月在黃道辛點之 某度分也。但得月恆在戊,即於丁辛初均線,用此加 減足矣。然特朔朢為然,離朔朢即月不在戊,而丁辛 均線不足定月之經度。試如在己,即作己申己線,定 戊乙己角或戊申弧。本輪之弧為本輪上月距心之度,是 名第二均數。以此次均數或加或減於丙戊,得丙申, 為實引數。今欲得次均次引合於黃道,即因實引數 及戊己弧,作丁己庚過月體線,成戊丁己角,得庚辛 弧,是為第三均數。而以之或加或減於甲辛,得庚甲, 是名《實均數加減法》。如月從戊至己,上下兩次輪, 其行度等,在上圖,則以第三均數加於第二,在下圖 則以第三均數加於第一,若月在癸,則兩圖俱加 第三均之根有二,故表中列兩數:一丙申弧為月在 本輪自行之度分,一戊己弧為月在次輪距日。距朔朢日 之倍數,查表求得辛庚、辛壬、辛午等度分,依本號加 減之。

表名為太陰,《二三均表》,表前有用法。

推太陰日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