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30 (1700-1725).djvu/7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在地面,廣狹不同也。月與日會,月在日與地之間,或 月近地而日在遠,則目之見界過月周至日體,其界 廣;日過遲,其見食時刻多。或月遠地而日反近,則目 之見界過月周至日體,其界狹;日過速,其見食時刻 少也。姑以前圖明之。目在甲乙丙為月體,丁戊為日 體切線,甲丁及甲戊為目所見之界。若日在近為丁 戊,即從丁過戊,道近行速,其食時寡。若在遠為己庚, 從己過庚,道遠行遲,其食時多。皆太陽有不同心圈, 而太陰又有小輪所繇生也。

二曰「日月、地三體大小不同」 ;

「凡暗體出角景者,施光之體必大於暗體」,否者,其光 不能照暗體之大半,而使其景漸小,以趨於盡也。試 觀月食時,月體近地則入大景,遠地則入小景,愈遠 愈小,必至於盡,安得不信日體大於地體乎?設謂日 體與地體或等則景宜亦等,或小則宜漸大,又當皆 為無窮之景。遇朢時,月體必不能出大景之外,不應 「有不食之朢矣。有不食」者,是地景之益遠益銳也。月 食於地景之中,又有全而且久者,是月徑更小於景, 而景小於地也。地景之遠而益銳者,是日大於地也。 此以景理推論,三體之小大,略可明矣。若又以日體 之大,推月地之景,則更有法可考其大小之比例也。 昔人因太陽照地所生之景,及其遠近,其視徑時時 不同,又以較於他體,得其實體之大。說見《月離曆指》 中。此獨用視徑定食時刻分之數。其論實體為景與 食之原,略舉一二如左:

《幾何原本》論三角形,於一邊之兩界出兩線,復作一 三角形在其內,則內形兩腰并之,必小於相對兩腰。

圖

而後兩線所作角必大於相對角如圖甲乙為太陽之徑丙為目從遠視之丁亦為目從近視之此所謂內外兩三角形也今先以線論因內形之甲丁乙丁兩腰小於相對之甲丙乙丙兩腰則所作丁角比相對之丙角亦近於共用之

甲乙底近則見大,故丁目視甲乙日徑,必見大於丙 目所視之甲乙徑也。次以角論,因內兩線所作丁角, 大於相對丙角,則此內角所對線,亦似大於外角所 對線,而丁目所見之甲乙,大於丙目所見之甲乙也。 此太陽視徑不同之緣也。

求太陽實體之大苐谷,設最高、最庳之中處,得其距 地一千一百五十。地半徑全數十萬。其半徑一十五 分三十秒,得正弦四百五十一。以三率算法推其全 徑,得地之全徑五又七十五之一十四,如三百八十 九與七十五也。又以其徑與其周之比例,得太陽體 之立方五千八百八十六萬三千八百六十九,地球 之立方四十二萬一千八百七十五,其終數得一百 四十弱,為太陽大於地之倍數也。此其「照月、照地生 角體銳景」之原也。

《景之作用》第四。凡三章。

月與地,若各以其景相酬報然。如月朢,則地景隔日 光,令月不受照,有時失滿光,有時全失光也。至月朔, 則月體隔日光,令地不受照,有處射滿景,有處留少 光而已。《說三章》。

一曰月食於地景

月食在朢,緣日月相對,其理明矣。獨謂闇虛為地景 者,或致疑焉。今解之,月對日受光,藉非日月之間有 不通光之實體為其映蔽,則何繇阻日光之直照?若 天體及空中之火,空中之氣,皆通明透徹,不能作障, 使月失光也。即金水二星亦是實體,有時居日月之 間,然其景俱不及地,況能過地及月乎?則知能掩月 者,惟有地體。一面受光,一面射景。而月體為借光之 物,入此景中,無能不食,半進而半食矣,全進而全食 矣。

二曰「日食」 者,月掩之。

《恆》言「月在內,去人近,日在外,去人遠,故定朔時月體 能掩日光是已。第金水二星亦皆時在日內,又皆不 通光之實體,水星雖小,金星則大於月也,何獨月能 食日乎?」曰:「二星雖有時在日內,則去人甚遠。遠則視 徑見小,不能掩日百分之一二,而日光甚盛,所虧百 之一二,非目力所及。且二星比月去日更近,所出銳」 角之景更短,不能及地面也。若月體之大,雖不及太 白,而去地甚近,去日甚遠,一指足蔽泰山,又何疑乎? 由此言之,求一實不通光之體全掩日體者,惟月為 能。又自西而東,不及三十日而周其行度,較於諸天 最為疾速。故每朢定朔,皆同經度,皆能有食。其不食 者,繇距度不及交耳。

三曰:「因景之徑,生多變易。」

「月以距度廣狹為食分多寡:一因去交有遠有近,去 黃道中線有正有偏,一因入地景有淺有深故也。」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