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33 (1700-1725).djvu/3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尺之徑圈。看《新法測量全義》第五卷,然後看前表。凡銅鑄儀,其座架并方圓各形之柱表梁等,先無不用蠟而作大小各式樣,因可推其應作銅鐵元柱表梁等各輕重之斤兩矣。凡此係前表之第一用法。今照第二用法,有銅有蠟,兩球輕重相等,求其大小之差,銅球必小當一,而銅蠟縱橫兩行相遇之方內,書在九又二十一分之九分。解曰:「銅球之大與蠟球之」大,如一與九,又二十一分之九分,則蠟球包含銅球之大,約九倍半。其餘比例皆倣此。

《新儀》之重心,向地之中心。

凡有重體之論,必以其重心為主。所謂重心者,即重物內之一點,而其上下左方兩重,彼此相等也。如:二十六圖。《甲乙》體內丙點是也。但每重體獨有一重心,儀器則有本形之中心,亦有本體之重心。凡儀器中心,必當天之中,即地之中心也。蓋凡推算日月五星二十八宿等,在天所行之度分,必以天之中心為主。從天之中心出線至天上各星,則定某星在本天大圈之某度分,乃從儀之小圈以測驗之,而準其度分,必儀之「小圈之度分與在天大圈之度分相應相合。然在天之大圈與儀之小圈之度分,上下既一一相應相合,則在天之大圈與儀之小圈所向之中心,必為一無二矣。」今人用儀之時,雖在於地面之上,而離地之中心即天之中心,約一萬五千里。其從地面所測天上之度分,即如從地中心測驗之無二。蓋地半徑之差與天之最高、最遠無比,惟月天略有可比之理,因有數分地半徑之差而生也。夫儀之重心,以地之中心亦為定向。蓋凡重物之體自上直下,必欲至地心而止者是也。試觀二十四圖,甲為地球之中心,乙、丙、戊皆重物,各體皆直下向地心而方止。蓋重性就下,而地心乃其本所故耳。譬如磁石吸鐵,鐵性就石,不論石之在上在下,在左在右,而鐵必就之者,其性使然也。何況地之中心,六合內最下之所,物離其中心,不得為下,必為上也。此地道寧靜,而永不動之故也。蓋凡謂下者,必遠於天而就地心。凡謂上者,必就天而遠於地心。而地一圜球,懸於空際,居中無著,常得安然,而四方土物,皆降而就於地心之本所,東降欲就其心,而遇西就者,不得不止;南降欲就其心,而遇北就者,亦不得不止。凡物之欲就者皆然。故凡物相遇之際,皆能相衝相逆,故凝結於地之中心,即不相及者,以欲就故,亦附麗不脫,致令大地懸居空際也。如二十五圖,丙為地中心,甲乙兩分各為之半球,甲東降就其心,乙西亦降就其心,兩半球又各有本體之重心,如丁如戊,甲東降,必欲令本體之重心丁至丙中心然後止;乙西降,必欲其本體之重心戊至丙中心然後止。故兩半球相遇於丙中心,甲不令乙得東,乙不令甲得西,一衝一逆,勢力均平,遂兩不進,亦兩不能退,而懸居空際,安然永奠矣。譬有一門于此,二人出入,在外者衝欲開之,在內者逆欲閉之。一衝一逆,為力均平,門必不動。甲乙半球,其理同也。至四方八面,一塵一土,莫不皆然,隤然下凝,職此之由也。

諸儀座架之法

座架者,所以托載重體,而免致於傾仆者也。座架之式有二,一直一斜,皆以垂線分別。垂線於座架,為直角者,即直座也;為斜角者,即斜座也。凡座架以重徑線為平穩之則。夫重徑者,徑過重心之垂線也。其週圍銖兩,輕重相均,茲姑舉二題以見例。

第一題

凡物之重徑在其直座架內,則其物必托載平穩,而無傾仆也。

假如重物《甲乙》:見《二十七圖》。托於直座架丙丁,而重徑為戊己,故重物甲乙自不傾仆矣。蓋甲戊戊乙輕重均平,因而甲壬小半,比壬乙大半必輕矣。凡重徑在直座之外,則重物未有不傾仆者。第二題:

於重體,或左右加減,或那移銖兩,則其重心必那而改移。重心一移,則重徑必隨之而移,猶人體及禽獸行動之勢,可明而推之于他類也。人體當佇立之時,全托於兩足,其兩足所立之地愈大而寬,則其身體愈穩矣。人體與獸體之所為托載者,與《儀》之架座正同一理。故架座愈寬,則其所托之重物愈穩也。蓋物重徑如丙丁在架座之中,四方離座邊愈遠,則重物愈難仆矣。見《二十八圖》。夫人以至於獸行動之時,其身體之「重心」左右那離不斷,則其《重徑》亦因之那移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