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也。謂一歌則一吹乃合樂。《周南關雎》《葛覃卷耳》。《召南鵲巢》《采蘩、采蘋》。「合樂」 ,謂歌樂與眾聲俱作。
三夏:二曰《肆夏》,一名「樊」,《國語》作「繁。」三曰《韶夏》,一。
名遏,四曰納夏,一名渠。《左傳》:「金奏《肆夏》之三。」 三夏,天子所以享元侯也。《國語》:「金奏肆夏,繁遏渠。」 《周禮注》,呂叔三云:「肆夏,時邁也;繁遏,執競也。渠,思文也。」 「樊遏渠」 ,《左傳》《國語注》分為三夏之別名。
文王之三,《大雅》之首。「文王大明」,綿,左傳工。
歌《文王》之三,兩君相見之樂也。
《鹿鳴之三》,小雅之首。「鹿鳴四牡,皇皇者華。」
《左傳》:歌《鹿鳴》之三。
《春秋三傳》「《左氏》:丘明,魯太史;公羊高,齊人,穀。」
《梁赤》,一名喜,一名「俶」 ,魯人。
《三國史記·孟子晉乘》《楚檮杌》《魯春秋》
《三科》。〈三科九旨〉何休說「新周」,故宋以《春秋》當新王。此一
科三旨也。所見異辭所聞異辭所傳聞異辭此二科六旨也。內其國而外諸夏內諸夏而外邊裔此三科九旨也。
「《三傳》疏」《左氏正義》孔穎達《公羊疏》,徐彥糓《梁》
疏楊士勛
書三家《漢·儒林傳》:「歐陽字和伯,大小夏侯勝。」
建
《三禮圖》冠冕衣服見吉凶之象,宮室車旗見古今。
之制,弓矢、射侯見尊卑之別,鐘鼓管磬見法度之均,祭器、祭玉見大小之數,圭璧繅藉見君臣之序,喪葬飾具見上下之紀 。聶崇義《重集三禮圖》二十卷
《三朝記》:孔子三見哀公,言成七卷。《七略》曰:「孔子。」
三見哀公,作《三朝記》七篇。
《三家禮》範司馬氏、程氏、張氏。〈張宣公栻所次〉
《論語三家》古論二十一篇。分「《堯曰》下章」,有兩子張。
《魯論》二十篇。《齊論》二十二篇。有《問王知道》。
三經《書》《詩》《周禮》龜山先生《三經義辯》辯王
安石三經義之失
《三經》《孝經》《道德經》《東京記》崇慶坊,司空李昉
宅《有三經》堂。〈按原本少一經。〉
三字石經古篆隸。《水經注》。魏正始中立。
「三蒼」,《隋志蒼頡》篇李斯作《訓纂》篇揚雄作「滂。」
喜篇賈滂作。《說文繫傳》《蒼頡篇》《爰歷》篇趙高作。《博學》篇胡母敬作。通謂之「三蒼。」
「三體」《唐志》「石經三體,古文、篆、隸、《說文》。」《字林》。
《三體句》中,「正書,《孝經》,古文,秦篆,漢隸」,顏氏。
干祿字書俗通正
《三元天元》二十七首,中《至事地元》二十七首,更
《至昆》《人元》二十七首,《咸》至《養》,揚雄《太元》《三方》、九州,二十七部、八十一家、七百二十九贊,為天、地、人三元首。衝、錯、測、攡、瑩、數、文、棿、圖、告,凡十一篇。
三墨:相里氏。相夫氏。鄧陵氏。《韓非子》。《墨子》。
之後。墨離為《三莊子》,相里勤之弟子,鄧陵之屬,相謂別墨 。《陶淵明集》三墨,宋鉶、尹文、相里勤、五侯子。苦獲、己齒鄧陵子。
三端:《韓詩外傳》:「君子避三端,文士之筆端武士。」
之「鋒端」 ,辯士之舌端。
兵法三等。李靖問對道:「天地將法?」
三教:儒,周孔之教,道老氏之教,釋佛氏之教。
《文中子》程元曰:「三教何如?」 子曰:「政惡多門久矣。」
後周武帝定三教先後,以儒為先,道為次,釋為後,遂禁佛、道二教。
「三史」:司馬遷《史記》、班固《漢書》,范蔚宗《後漢書》。
唐殷侑言「三史亞於《六經》。」 後魏劉延明以《三史》
文繁著《略記》百三十篇。
《史三長》,唐劉知幾曰:「史有三長:才、學、識。」
文三變《唐書論》:「文章三變,相如形似。」〈司馬相如〉二班。
《情理》。〈《彪固》。〉子建、仲宣氣質。〈曹植王粲〉王楊《飾繪》。〈王勃楊炯〉
燕、許雄渾〈張說《蘇題》:〉韓、柳法度森嚴。〈韓愈倡之柳宗元李翱皇〉
〈甫湜等和之〉
諸司相質有三。《唐志》:「關刺移。」
佩觿三科,造字,四聲,傳寫郭忠恕佩觿三。
卷上卷列三科
三子司馬文正公注《法言序》:「孟子好;《詩》《書》,荀子好。」
《禮》:楊子好《易》,孟子之文直而顯,荀子之文富而麗,楊子之文簡而奧。
三略《黃石公》《上略》《中略》《下略》
三大典,《開元禮》《通典》《會要》,周竇儼言三者:
經國之大典
「文章三易。」《顏氏家訓》沈約曰:「文章當從三易,易見。」
事易識字易讀誦
三:「多看讀,多持論,多著述,多 楊文莊公言。」
學者當取《三多》。《三多》之中,持論尤難。
《詩評》三品鍾嶸《詩評》:「自漢以來,能詩者一百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