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37 (1700-1725).djvu/9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星乃四時氣和之名也,恐非著天之大星。《爾雅》之書, 五經之訓,故儒者所共觀察也。而不信從,更謂大星 為景星,豈《爾雅》所言景星,與儒者之所說異哉?《爾雅》 又言:「甘露時降,萬物以嘉,謂之醴泉。」醴泉乃謂甘露 也。今儒者說之,謂泉從地中出,其味甘若醴,故曰醴 泉。二說相遠,實未可知。案《爾雅釋水泉章》「一見一否, 曰瀸檻泉正出」,正出,涌出也。「沃泉懸出」,懸出,下出也。 是泉出之異,輒有異名。使太平之時,更有醴泉從地 中出,當於此章中言之,何故反居釋四時章中,言甘 露為醴泉乎?若此,儒者之言醴泉從地中出,又言甘 露其味甚甜,未可然也。儒曰:道至大者,日月精明,星 辰不失,其行,翔風起,甘露降,雨濟而陰一者,謂之甘 雨,非謂雨水之味甘也。推此以論甘露,必謂其降下 時適,潤養萬物,未必露味甘也。亦有露甘味如飴蜜 者,俱太平之應,非養萬物之甘露也。何以明之?案甘 露如飴蜜者,著於樹木,不著五穀。彼露味不甘者,其 下時土地滋潤,流濕萬物,洽沾濡溥。由此言之《爾雅》, 且近得實。緣《爾雅》之言,驗之於物。案味甘之露,下著 樹木,察所著之樹不能茂於所不著之木。然今之甘 露,殆異於《爾雅》之所謂甘露。欲驗《爾雅》之甘露,以萬 物豐熟,災害不生,此則甘露降下之驗也。甘露下,是 則醴泉矣。

《自然篇》

「天地合氣,萬物自生,猶夫婦合氣,子自生矣。萬物之 生,含血之類,知饑知寒,見五穀可食,取而食之;見絲 麻可衣,取而衣之。」或說以為天生五穀以食人,生絲 麻以衣人,此謂天為人作,農夫桑女之徒也。不合自 然,故其義疑,未可從也。試依道家論之,天者,普施氣 萬物之中,穀愈饑而絲麻救寒,故人食穀衣絲麻也。 夫天之不故生五穀絲麻以衣食人,由其有災變,不 欲以譴告人也。物自生而人衣食之氣自變而人畏 懼之。以若說論之,厭於人心矣。如天瑞為,故自然焉, 在無為何居?何以天之自然也?以天無口目也。案有 為者,口目之類也。口欲食而目欲視,有嗜欲於內,發 之於外,口目求之,得以為利,欲之為「也。今無口目之 欲,於物無所求索,夫何為乎?何以知天無口目也?以 地知之,地以土為體,土本無口目,天地夫婦也。地體 無口目,亦知天無口目也。使天體乎宜與地同。使天 氣乎,氣若雲煙,雲煙之屬,安得口目?」或曰:「凡動行之 類,皆本無有為,有欲故動,動則有為。今天動行與人 相似,安得無為?」曰:「天之動行也,施氣也,體動,氣乃出, 物乃生矣。由人動氣也,體動,氣乃出,子亦生也。夫人 之施氣也,非欲以生子,氣施而子自生矣。天動不欲 以生物,而物自生,此則自然也。施氣不欲為物,而物 自為,此則無為也。謂天自然無為者何?氣也?恬澹無 欲,無為無事者也,老聃得以壽矣。老聃稟之於天,使 天無」此氣,老聃安所稟受此性?師無其說,而弟子獨 言者,未之有也。或復於桓公,公曰:「以告仲父。」左右曰: 「一則仲父,二則仲父,為君乃易乎?」桓公曰:「吾未得仲 父,故難;已得仲父,何為不易?」夫桓公得仲父,任之以 事,委之以政,不復與知皇天;以至優之德與王政而 譴告人,則天德不若桓公,而霸君之操過上帝也。或 曰:「桓公知管仲賢,故委任之。如非管仲,亦將譴告之 矣。使天遭堯舜,必無譴告之變。」曰:「天能譴告人君,則 亦能」,故命聖君擇才。若堯舜受以王命,委以王事,勿 復與知。今則不然,生庸庸之君,失道廢德,隨譴告之, 何天不憚勞也?曹參為漢相,縱酒歌樂,不聽政治。其 子諫之,笞之二百。當時天下無擾亂之變。淮陽鑄偽 錢,吏不能禁;汲黯為太守,不壞一鑪,不刑一人,高枕 安臥,而淮陽政清。夫曹參為相,若不為相;汲黯為太 守,若郡無人。然而漢朝無事,淮陽刑錯者,參德優而 黯威重也。計天之威德,孰與曹參、汲黯?而謂天與王 政,隨而譴告之,是謂天德不若曹參厚,而威不若汲 黯重也。蘧伯玉治衛,子貢使人問之:「何以治衛?」對曰: 「以不治治之。」夫不治之治,無為之道也。或曰:太平之 應,河出圖,洛出書,不畫不就,不為不成,天地出之,有 為之驗也。張良游泗水之上,遇黃石公,授太公書。蓋 天佐漢誅秦,故命令神石為鬼書授人,復為有為之 效也。曰:此皆自然也。夫天安得以筆墨而為圖「書乎?」 天道自然,故「圖書自成。」晉《唐叔虞》。一有生字魯成,李友生 文在其手,故叔曰虞,季曰友。宋仲子生,有文在其手, 曰「為魯夫人。」三者在母之時,文字成矣。而謂天為文 字在母之時,天使神持錐筆墨刻其身乎?自然之化, 固疑難知,外若有為,內實自然。是以太史公紀黃石 事,疑而不能實也。趙簡子夢上天見一男子在帝之 側,後出見人當道,則前所夢見在帝側者也。論之以 為「趙國且昌」之狀也。黃石授書,亦漢且興之象也。妖 氣為鬼,鬼象人形,自然之道,非或為之也。草木之生, 華葉青蔥,皆有曲折,象類文章。謂天為文字,復為華 葉乎?宋人或刻木為楮。一本作約「葉者,三年乃成。」孔子曰: 「使地三年乃成一葉,則萬物之有葉者寡矣。」如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