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40 (1700-1725).djvu/6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按《唐書太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二十年七月丁 未。歲星守東壁。占曰:「五穀以水傷。」

貞觀二十一年四月,月犯熒惑。十二月,食昴。

按《唐書太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二十一年四月 戊寅,月犯熒惑。占曰:「貴臣死。」十二月丁丑,月食昴。《占》 曰:「天子破匈奴。」

貞觀二十二年五月,月犯右執法。七月,太白晝見,填 守井。十二月,太白犯建。

按《唐書太宗本紀》,二十二年七月甲申,太白晝見。 按《天文志》:五月丁亥,月犯右執法。七月,太白晝見。乙 巳,鎮星守東井。《占》曰:「旱。」十二月辛巳,太白犯建星。占 曰:「大臣相譖。」

高宗永徽元年二月熒惑犯井四月月犯五諸侯熒惑犯鬼五月太白晝見七月木金合于柳

按《唐書高宗本紀》,永徽元年五月己未,太白晝見。 按《天文志》:二月己丑,熒惑犯東井。占曰:「旱。」四月己巳, 月犯五諸侯,熒惑犯輿鬼。占曰:「諸侯凶。」五月己未,太 白晝見。 又按《志》:七月辛酉,歲星、太白合于柳,在秦 分。占曰:「兵起。」

永徽二年六月,太白犯右執法。九月,犯心。十二月,太 白晝見。

按《唐書高宗本紀》:「二年十二月乙未,太白晝見。」 按 《天文志》:「六月巳丑,太白入太微,犯右執法。九月甲午, 犯心前星。十二月乙未,太白晝見。」

永徽三年正月,太白犯牽牛,歲掩上將。二月,熒惑犯 五諸侯。五月,掩右執法。十月,流星貫北極。

按《唐書高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三年正月壬戌, 太白犯牽牛,為將軍,吳越分也。丁亥,歲星掩太微上 將。二月己丑,熒惑犯五諸侯,五月戊子,掩右執法。」 又按志,「十月有流星貫北極。四年十月,睦州女子陳 碩真反,婺州刺史崔義元討之,有星隕于賊營。」 永徽四年,太白晝見。八月隕石。

按《唐書高宗本紀》,「四年六月己丑,太白晝見。八月,隕 石於馮翊十有八。」 按《五行志》,「八月己亥,隕石于同 州馮翊十八,光耀有聲如雷。」近星隕而化也。庶民,惟 星在上而隕,民去其上之象。一曰,人君為詐妄所蔽 則然。

永徽六年七月。歲星守尾。火入鬼。八月入軒轅 按《唐書高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六年七月乙亥。 歲星守尾。占曰:「人主以嬪為后。」己丑。熒惑入輿鬼。八 月丁卯。入軒轅。

顯慶元年太白犯井

按《唐書高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顯慶元年四月 丁酉,太白犯東井北轅。占曰:「秦有兵。」

顯慶五年二月,熒惑入南斗。六月,犯之。

按《唐書高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五年二月甲午, 熒惑入南斗,六月戊申,復犯之。南斗,天廟,去復來者, 其事大且久也。」

龍朔元年六月太白晝見九月犯左執法

按《唐書高宗本紀》。「龍朔元年六月辛巳。太白經天。」 按《天文志》。「九月癸卯,太白犯左執法。」

龍朔二年,熒惑守羽林。

按《唐書高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二年七月己丑, 熒惑守羽林。羽林,禁兵也。」

龍朔三年正月,熒惑犯天街。六月,太白入井。八月,有 彗星出於左攝提。

按《唐書高宗本紀》:三年八月癸卯,有彗星出於左攝 提。 按《天文志》:正月己卯,熒惑犯天街。占曰:「政塞姦 出。」六月乙酉,太白入東井。占曰:「君失政,大臣有誅。」 又按志:八月癸卯,有彗星出於左攝提,長二尺餘,乙 巳不見。攝提建時節,大臣象。

麟德二年三月火犯井四月入鬼犯質

按《唐書高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麟德二年三月 戊午。熒惑犯東井。四月壬寅。入輿鬼。犯質星。」

乾封元年正月星孛太微八月火入東井

按《唐書高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乾封元年正月 癸酉。有星出太微。東流。有聲如雷。八月乙巳。熒惑入 東井。

《乾封》二年四月,彗見東北。五月,熒惑入軒轅。

按《唐書高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二年四月丙辰。 有彗于東北。在五車、畢、昴間。乙亥不見。五月庚申。熒 惑入軒轅。」

乾封三年正月乙巳,月犯軒轅大星。

按《唐書高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云云。

總章元年四月丙辰有彗星出于五車避正殿減膳撤樂詔內外官言事

按:《唐書高宗本紀》云云。

按《舊唐書天文志》:總章元年四月,彗見五車,上避正 殿,減膳,令內外五品已上上封事,極言得失。許敬宗 曰:「星雖孛而光芒小,此非國眚,不足上勞聖慮。請御 正殿,復常膳。」不從。敬宗又進曰:「星孛于東北,王師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