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高麗將滅之。」徵帝曰:「我為萬國主,豈移過于小蕃 哉?」二十二日,星滅。
咸亨元年四月月犯井七月火又入之月犯熒惑十一月西方流星有聲十二月熒惑入太微
按《唐書高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咸亨元年四月 癸卯,月犯東井。占曰:「人主憂。」七月壬申,熒惑入東井。 占曰:「旱。」丙申,月犯熒惑。占曰:「貴人死。」十二月丙子,熒 惑入太微。 又按志,十一月西方有流星,聲如雷。 咸亨二年,熒惑犯太微。
按《唐書高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二年四月戊辰。 熒惑復犯太微垣,將相位也。」
咸亨五年六月壬寅,太白入東井。
按《唐書高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云云。〈按是年八月改元上 元今照志分編〉
上元元年五月月掩昴八月太白犯進賢十二月歲星掩房
按《唐書高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上元元年五月 癸丑,月掩昴,占曰:「胡王死。」八月己酉,太白犯進賢。十 二月癸未,歲星掩房,占曰:「將相憂。」
上元二年正月。熒惑犯房。十二月彗見角亢南 按《唐書高宗本紀》。二年十月壬午。有彗星出于角亢。
按《天文志》:「正月甲寅,熒惑犯房。占曰:『君有憂』。」 一曰。
有喪。
上元三年正月,太白犯牽牛。建子月,月掩昴。七月,彗 見東井。八月,月又掩昴。
按《唐書高宗本紀》:「三年七月丁亥,有彗星出于東井。」
按《天文志》:「正月丁卯,太白犯牽牛,占曰:『將軍凶七』。」
月丁亥,有彗星于東井,指北河,長三尺餘,東北行,光 芒益盛,長三丈,掃中台,指文昌。九月乙酉不見。東井, 京師分;中台,文昌,將相位;兩河,天闕也。 又按《志》,「建 子月癸巳,月掩昴,出昴北。八月丁卯,又掩昴。」
按《冊府元龜》,「上元三年七月,彗星見于東井,光芒長 至三丈,掃中台,指文昌宮。帝避正殿,詔中殿徹膳,太 常停樂,兼減食粟之馬。遣使慮岐州及京城囚徒,內 外文武官各進封事,勿有所隱。」
儀鳳二年太白犯軒轅
按《唐書高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儀鳳二年八月 辛亥,太白犯軒轅左角。左角貴相也。
儀鳳三年十月戊寅,熒惑犯鉤鈐。
按《唐書高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云云。
儀鳳四年,熒惑入羽林。
按《唐書高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四年四月戊午, 熒惑入羽林。占曰:「軍憂。」
調露元年七月熒惑入天囷十一月流星入北斗
按《唐書高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調露元年七月 辛巳,熒惑入天囷。」 又按志。「十一月戊寅,流星入北 斗魁中。乙巳,流星燭地有光。使星也。」
永隆元年熒惑犯鬼太白晝見
按《唐書高宗本紀》,「永隆元年五月丁酉,太白經天。」 按《天文志》:「五月癸未,熒惑犯輿鬼,丁酉,太白晝見,經 天。是謂陰乘陽,陽君道也。」
開耀元年九月有彗星出于天市
按《唐書高宗本紀》云云。 按《天文志》,「九月丙申,有彗 星于天市中,長五丈,漸小,東行至河鼓,癸丑不見。市 者,貨食之所聚,以衣食生民者,一曰帝將遷都。河鼓, 將軍象。」
永淳元年五月辰犯軒轅九月熒惑犯鬼質十一月復犯鬼
按《唐書高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永淳元年五月 丁巳,辰星犯軒轅。九月庚戌,熒惑入輿鬼,犯質星。十 一月乙未,復犯輿鬼。去而復來,是謂句己。」
永淳二年三月,有彗星出于五車。
按《唐書高宗本紀》云云。 按《天文志》。「三月丙午。有彗 星於五車北。四月辛未不見。」
睿宗文明元年〈即武后光宅元年〉七月彗出西方九月有星孛于西方
按《唐書武后本紀》:「光宅元年七月,有彗星出于西方。」
按《天文志》:「七月辛未夕,有彗星于西方,長丈餘」 ,八
月甲辰不見,是謂「天攙。」九月丁丑,有星如半月,見于 西方。月,眾陰之長;星如月者,陰盛之極。
中宗嗣聖二年〈即武后垂拱元年〉四月辰犯東井十二月月掩軒轅
按《唐書武后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垂拱元年四月 癸未。辰星犯東井北轅。辰星為廷尉。東井為法令。失 道則相犯也。十二月戊子。月掩軒轅大星。」
嗣聖三年。〈即武后垂拱二年〉月犯軒轅。
按《唐書武后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垂拱二年三月 丙辰。月復犯軒轅大星。」
嗣聖十三年。〈即武后萬歲通天元年〉歲星犯司怪 按《唐書武后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萬歲通天元年 十一月乙丑。歲星犯司怪。占曰:「水旱不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