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40 (1700-1725).djvu/6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嗣聖十五年。即武后聖曆元年太白犯天關。

按《唐書武后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聖曆元年五月 庚午,太白犯天關。」天關主邊事。

嗣聖十六年。即武后聖曆二年熒惑入輿鬼。

按《唐書武后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云云。 按《嚴善 思傳》。聖曆二年。熒惑入輿鬼。后問其占。對曰:「大臣當 之。」是年王及善卒。

嗣聖十七年。即武后久視元年三月,歲星犯左執法。十二月, 火犯軒轅。

按《唐書武后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久視元年三月 辛亥。歲星犯左執法。十二月甲戌晦。熒惑犯軒轅。自 乾封二年後。月及熒惑、太白、辰星凌犯軒轅者六。」 嗣聖十九年。即武后長安二年熒惑犯五諸侯 按《唐書武后本紀》不載。 按《尚獻甫傳》。長安二年熒 惑犯五諸侯。獻甫自陳「五諸侯太史位臣命。納音金 也。火金之仇。臣且死。」后曰:「朕為卿厭之。」遷水衡都尉。 謂曰:「水生金。卿無憂。」至秋卒。后嗟異。

嗣聖二十一年。即武后長安四年熒惑入月鎮星犯天關 按《唐書中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云云。 按《嚴善 思傳》。長安中。熒惑入月鎮。犯天關。善思曰:「法當亂。臣 伏罪。而有下謀上之象。」歲餘張柬之等起兵誅二張。

神龍元年三月熒惑犯天田夏歲入太微七月掩氐按唐書中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神龍元年三月癸巳熒惑犯天田占曰旱七月辛巳掩氐西南星占

曰:「賊臣在內。」 按《紀處訥傳》,處訥為太府卿。神龍元 年夏,大旱,穀價騰踊,中宗召問所以救人者,武三思 知之,陰諷太史迦葉志忠奏:是夜攝提入太微,近帝 坐,此天子與大臣接,有納忠之符。帝信之,下詔褒美, 賜處訥衣一副,綵六十段,與楚客並同三品,進侍中。 神龍二年閏正月,月掩軒轅。九月,熒惑犯執法,月掩 軒轅。十一月,犯昴。熒惑入氐。十二月,犯天江。

按《唐書中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二年閏正月丁 卯,月掩軒轅后星,九月壬子,熒惑犯左執法,己巳,月 掩軒轅后星,十一月辛巳,犯昴,占曰:「胡王死。」戊午,熒 惑入氐,十二月丁酉,犯天江,占曰:「旱。」

神龍三年三月,流星有聲。五月,太白入鬼。

按《唐書中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三年三月丙辰。 有流星聲如頹牆。光燭天地。 又按志。五月戊戌。太 白入輿鬼中。占曰:「大臣有誅。」

景龍元年有彗星出于西方金火合于虛危

按《唐書中宗本紀》,景龍元年十月壬午,有彗星出于 西方 按《天文志》,十月壬午,有彗星于西方,十一月 甲寅不見,十月丙寅,太白熒惑合于虛危。《占》曰:「有喪。」 景龍二年二月,有星孛于胃昴,星隕,八月,星孛紫宮 按《唐書中宗本紀》,二年七月,星孛胃昴。 按《天文志》, 二月丁酉,有星孛于胃昴間,胡分也。癸未,有大星隕 于西南,聲如雷,野雉皆雊。按星孛胃昴紀作七月志作二月互異 景龍三年六月,太白晝見。八月,星孛紫宮。

按《唐書中宗本紀》云云。 按《天文志》。「六月太白晝見。 在東井。京師分也。八月壬辰。有星孛于紫宮。」

景龍四年二月癸未,熒惑犯天街。五月甲子,月犯五 諸侯。

按《唐書中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云云。

睿宗景雲元年六月太白晝見八月流星出五車九月又出中台

按《唐書睿宗本紀》。「景雲元年六月癸卯。太白晝見。」 按《天文志》。「八月己未。有流星出五車。至上台滅。九月 甲申。有流星出中台。至相滅。」

景雲二年三月,「太白入羽林。」七月,土金合于張。八月, 歲星犯執法。熒惑入井。

按《唐書睿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二年三月壬申, 太白入羽林。八月己未,歲星犯執法。三月壬申。熒惑 入東井。」熒惑變在三月壬申原本在八月後恐有訛 又按《志》,七月鎮星、 太白合于張。占曰:「內兵。」

太極元年正月流星出太微四月火金合于井

按《唐書睿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太極元年正月 辛卯。有流星出太微。至相滅。」四月熒惑、太白合于東 井。

延和元年六月彗出軒轅星隕

按《唐書睿宗本紀》延和元年作七月辛未。有彗星出 于太微。 按《元宗本紀》。星官言。帝座前星有變。睿宗 曰:「傳德避災。吾意決矣。」七月壬辰制皇太子宜即皇 帝位。太子惶懼入請。睿宗曰:「此吾所以答天戒也。」八 月庚子。乃即皇帝位。 按《天文志》。六月有彗星自軒 轅入太微。至大角滅。六月幽州都督孫佺討奚契丹。 出師之日,有大星隕于營中。

元宗先天元年太白襲月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先天元年八月, 太白襲月。占曰:「太白兵象;月,大臣體。」

先天二年十一月丙子,熒惑犯司怪。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