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丑夜,蒼黑雲起南方,長二丈,貫鈇鉞鐵鑕。
元豐二年白雲蒼白雲起南方
按《宋史神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元豐二年四月 戊申夜,白雲起南方,長三丈,貫庫樓、積卒、龍尾。辛亥 夜,蒼白雲起南方,長三丈,貫房。」
元豐三年六月甲午,日下有五色雲。
按:《宋史神宗本紀》云云。
元豐五年,蒼白雲出太微,貫五帝座。
按《宋史神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五年四月壬申 夜蒼白雲起北方,長二丈,出太微垣,貫五帝座。」《鉤陳》: 「元豐八年,日有五色雲。十月,蒼黑雲生北方。」
按《宋史神宗本紀》:「元豐八年三月,神宗崩,太子即位。 是歲日有五色雲者六。」 又按《天文志》:「八年十月庚 申夜,蒼黑雲生北方,長三丈,闊尺,貫北斗、文昌、天槍。」
哲宗元祐元年八月壬子日旁有五色雲
按:《宋史哲宗本紀》云云。
元祐二年冬十月癸未,日有五色雲。
按:《宋史哲宗本紀》云云。
元祐三年六月,五色雲見。七月,白氣經天。九月,赤氣 起,白氣數道。
按《宋史哲宗本紀》:「元祐三年六月甲辰,五色雲見。七 月戊辰夜,東方明如晝,俄成赤氣,中有白氣經天。」〈按七 月戊辰通考作丁卯〉 按《五行志》:元祐三年七月戊辰夜,西北 有白氣經天。占主兵宜防西北二鄙。 按《天文志》:三 年七月戊辰夜,東北方近濁,天明照地,如月將出,偏 西北有白氣經天。九月己酉夜,赤氣起北方,漸生白 氣數道。
元祐五年六月癸亥,晝有五色雲。
按:《宋史哲宗本紀》云云。
元祐七年六月甲戌,日旁五色雲見。
按:《宋史哲宗本紀》云云。
紹聖元年八月丙戌日有五色雲
按:《宋史哲宗本紀》云云。
紹聖二年,慶雲見。
按《宋史哲宗本紀》。二年十二月。桂陽監慶雲見。 紹聖三年八月壬戌。日上有五色暈。下有五色氣 按《宋史哲宗本紀》云云。
元符二年赤氣起北方又有白氣十道
按《宋史哲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元符二年九月 戊辰夜。有白氣十道。各長五尺。主兵及大臣黜。」 按 《天文志》。二年九月戊辰夜。赤氣起北方。紫微垣北斗 星東南。次有白氣十道。各長五尺。
元符三年,有蒼白氣貫尾、箕、斗。
按《宋史哲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三年五月戊子 夜,蒼白氣起東南方,長三丈,貫尾、箕、斗,主蠻裔入貢, 舊臣來歸。」
徽宗建中靖國元年有赤氣白氣黑氣見
按《宋史徽宗本紀》,「建中靖國元年春正月壬戌朔,有 赤氣起東北,亙西南,中函白氣,將散,復有黑祲在旁。」
按《五行志》:「建中靖國元年正月朔夕,有赤氣起東。」
北,彌亙西方。久之,中出白氣二。及赤氣將散,復有黑 氣在其旁。 按《任伯雨傳》,正月朔旦,有赤氣之異,詣 火星觀以禳之。伯雨上疏言:「嘗聞修德以弭災,未聞 禳祈以消變。《洪範》以五事配五行,說者謂視之不明, 則有赤眚赤祥。乞攬權綱以信賞罰,專威福以殊功 罪,使皇明赫赫,事至必斷,則乘氣異象,轉為休祥矣。」
崇寧元年赤氣見
按《宋史徽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崇寧元年十一 月己酉,赤氣隨日沒。」
崇寧二年,蒼白氣起東南。
按《宋史徽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二年五月戊子 夜,蒼白氣起東南方,長三丈,貫尾、箕、斗。」
大觀元年汀懷二州慶雲見
按:《宋史徽宗本紀》云云。
政和元年蒼白氣起紫微垣
按《宋史徽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政和元年十一 月甲戌夜,蒼白氣起紫微垣,貫四輔。」
政和三年,北郊,黑氣繞壇。
按《宋史徽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三年夏至。宰臣 何執中奉祀北郊。有黑氣長數丈。出自齋宮。行一里 許。入壇壝。繞祭所。皆近人穿燈燭而過。俄又及於壇。 禮將畢不見。」
政和五年,白氣中天,成五色。
按《宋史徽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五年四月庚子。 有白雲自北直徹中天。漸成五色。如華蓋。」
政和七年,赤白雲氣見。
按《宋史徽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七年五月乙卯 夜,赤雲白氣起東北方。」
宣和元年正月日下有五色雲四月至七月連有赤氣亙天
按《宋史徽宗本紀》,「宣和元年正月戊申朔,日有五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