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五月甲戌,西北有赤氣亙天。」 按《五行志》,「宣和元 年四月丙子夜,西北赤氣數十道亙天。犯紫宮北斗。 仰視星皆若隔絳紗。拆裂有聲。間以黑白二氣。自西 北俄入東北。延及東南,迨曉乃止。」 按《天文志》,元年 六月辛巳夜,赤氣起北方。半天如火。七月戊午夜,赤 雲起東北方,貫白氣三十餘道。
宣和二年,有赤雲見。
按《宋史徽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二年二月戊戌 夜,赤雲起東北,漸向西北,入紫微垣。」
宣和三年,有蒼白氣貫月。
按《宋史徽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三年九月壬午 夜,蒼白氣長三丈,貫月,主其下有亂者。」
宣和四年,有赤氣見。
按《宋史徽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四年九月丁丑, 西方日下有赤氣。」
宣和七年,有赤雲見。
按《宋史徽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七年四月壬子 夜。有赤雲入紫微垣。」
欽宗靖康元年正月赤氣起西方九月十一月閏十一月皆有赤氣十二月白氣見
按《宋史欽宗本紀》,「靖康元年九月戊寅,有赤氣隨日。 閏十一月丁酉,赤氣亙天。乙卯夜,有白氣出太微。」 按《天文志》,「靖康元年正月丁丑夜,赤白氣起西方。九 月戊寅,有赤氣隨日出。九月乙未,西方日下有赤氣。 十一月乙丑,日下有赤氣。」「閏十一月丁酉,赤氣亙天。」
按《五行志》:「元年十二月丙辰,白氣出太微垣。」
靖康二年正月,陰雲中有火光。二月,白氣如虹。三月, 白氣貫斗。
按《宋史欽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二年正月己亥 夜,西北方陰雲中有火光,長二丈餘,闊數尺,時時見。 二月壬午夜,白氣如虹,自南亙北,漸移西南至東北。 三月戊子夜,白氣貫斗。」
高宗建炎元年有赤氣
按《宋史高宗本紀》,建炎元年八月壬申夕,東北方有 赤氣。 按《五行志》,建炎元年八月庚午,東北方有赤 氣,占曰「血祥。」〈按紀作壬申志作庚午互異〉
建炎三年二月,黑氣夾日。三月,有白氣。
按《宋史高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三年二月甲寅。 日初出兩黑氣。如人形。夾日旁。至巳時乃散。三月白 氣貫日。」
建炎四年五月,有赤雲白氣。十一月,日生背氣。 按《宋史高宗本紀》,建炎四年五月,紫微垣內有赤雲 亙天,白氣貫其中。 按《天文志》:「四年十一月癸卯,日 生背氣。」 按《五行志》:四年五月,洞庭湖夜赤光如火, 見東北亙天,俄轉東南。此血祥也。壬子夜,西北方有 赤氣彌天,貫以白氣如練者十數,犯北斗、文昌、紫微, 由東南而散。 又按《志》,「五月壬子夜,北方有白氣十 餘道如練。」
按:《文獻通考》:「鹵兵犯湘沔」,又鍾相、孔彥舟、曹火星、劉 超、彭筠、楊幺巨盜相繼荼毒諸道,即其驗也。
紹興元年正月日有背氣二月東南有白氣
按《宋史高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紹興元年正月 壬戌。日生背氣。 按《五行志》。「紹興元年二月己巳夜。 東南有白氣。」
紹興二年四月壬申、五月戊寅,日皆生戴氣。閏四月 丙申,日生背氣。
按《宋史高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云云。
紹興四年,正月,日生承氣。三月,日生抱氣。五月,日生 背氣。
按《宋史高宗本紀》,「紹興四年三月辛未,日有青赤黃 氣。」 按《天文志》:「四年正月,日生承氣。三月辛未,日生 抱氣。五月甲戌,日生背氣。」
紹興五年正月庚申,日有戴氣。
按《宋史高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紹興六年四月己亥。日生戴氣。庚子復生。仍有承氣。 十一月庚寅。日左右生珥并背氣。癸巳。日。又生背氣 按《宋史高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云云。
紹興七年,有赤氣見。
按《宋史高宗本紀》,「紹興七年春正月辛卯夜,東北有 赤氣如火。」 按《天文志》:「七年正月辛未夜,東北赤氣 如火。出紫微宮。二月癸卯又如之。十一月癸卯有赤 雲如火。隨日入。」 又按志,「二月辛丑氛氣翳日。」 按 《五行志》,「七年正月乙酉夜,北方有赤氣達旦。辛卯斗 牛間赤氣如火。十一月癸卯,南方有赤氣。東北皆赤 雲。自日」入至於甲夜。
紹興八年,赤氣見。
按《宋史高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八年九月甲申, 赤氣出紫微垣。」
紹興十八年五月,慶雲見。八月九月有赤氣如火 按《宋史高宗本紀》,紹興十八年五月慶雲見。 按《五 行志》,十八年八月丁亥、九月甲寅,皆有赤氣如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