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宗正統十一年有異氣見於殿上
按《名山藏》,「正統十一年二月有異氣現華蓋殿金頂 及奉天殿䲭吻之上,遣告於上天后土,以春和下寬 卹之詔。」
代宗景泰七年秋八月戊戌香山慶雲見
按:《廣東通志》云云。
英宗天順八年有白氣騰空
按《山西通志》:「天順八年六月,望河津有白氣騰空,時 學士薛瑄卒。」
憲宗成化二年日暈背珥
按《大政紀》,「成化二年正月甲辰,辰時,日暈及左右珥, 背氣赤黃色鮮明。」
成化二十一年,有火有星,皆化為白氣。
按《大政紀》,「二十一年正月甲申,申刻,有火自中天西 墜,化白氣,復曲折上騰,聲如雷。踰時,西方復有大星 赤色,自中天西行,近濁,尾跡化白氣,曲曲如蛇形,久 之,如雷震地。詔求直言。」
孝宗弘治元年山頭出白氣
按《大政紀》:「弘治元年三月,浙江景寧縣山頭白氣如 物飛騰。」
弘治十七年,「五色雲見。」
按:《全遼志》,弘治十七年,「開原五色雲見。」
按《江南通志》:「弘治十七年,松江五色雲見。」
按《福建通志》:「弘治十七年六月初一日,慶雲見壺山 之頂,三日、六日、九日又見。」
弘治十八年,袁嶺出白氣。
按《江南通志》:「弘治十八年,袁嶺白氣如虹,上騰三日。」
武宗正德二年慶雲見
按《大政紀》,「正德二年八月,慶雲見翼、軫分野。」
按《湖廣通志》:「正德二年正月,興國大昕五色雲見,自 儒學戟門外,拔地起。」
正德五年,「五色雲見。」
按《山西通志》:「正德五年夏四月五日,榆次五色雲見。」 按《四川總志》:正德五年七月十三日,廣元百丈關五 色雲見。
按《廣東通志》:「正德五年,廣州慶雲見。」
正德十一年,彩雲凝結二日。
按《雲南通志》:「正德十一年十一月,彩雲見於鄧州,二 日乃散。」
正德十二年,白氣飛墜有聲,彩雲見。
按《江西通志》:「正德十二年,寧州東北方白氣如虹,飛 墜有聲。」
按《雲南通志》:「正德十二年二月,彩雲復見於鄧州。 正德十四年,五色雲見。」
按《廣東通志》:「正德十四年閏八月,瓊州五色雲見於 郡西。明年三月,又見。初輪囷,上下二結,須臾溷合,黑 雲蓋其上,白氣射之亙天。」
世宗嘉靖元年武城縣城樓出白氣
按《山東通志》:「嘉靖元年冬十二月,武城縣西城樓角 南有孔出白氣如煙,七日乃止。」
嘉靖四年八月。澂江羅藏溪。有白氣上升如龍。 按《雲南通志》云云。
嘉靖七年,河間有異氣。萬州有白氣貫空。
按《畿輔通志》,嘉靖七年夏,河間異氣,「四月四日五鼓, 有氣如火光龍形,自空至地,直立西南,數刻方散。」 按《廣東通志》,「嘉靖七年冬十月,萬州白氣貫空,白氣 如虹,直入天河,十餘夜乃散。」
嘉靖十三年,「五色雲見。」
按《江西通志》:「嘉靖十三年閏二月,南昌進賢五色雲 見。」
按《雲南通志》:「嘉靖十三年,五色雲見永昌。」
嘉靖十五年秋,瓊州五色雲見郡城西,光彩絢地。 按《廣東通志》云云。
嘉靖十七年,黑氣蔽空,五色雲見。
按《山西通志》。嘉靖十七年五月,黑氣蔽空如夜。 按《廣東通志》。嘉靖十七年,儋州五色雲見。
嘉靖十八年,「景雲見。」
按《大政紀》,「嘉靖十八年二月乙巳,景雲見。時卓午,景 雲見,縹緲五色。夏言顧鼎臣以聞。帝命禮部擇日昭 謝。尚書嚴嵩請於翼日祈穀禮畢,御奉天殿受賀。帝 命免賀,獨擇日昭謝焉。」
按《四川通志》:「嘉靖十八年三月,富順樹稼,彩雲見。 嘉靖十九年,慶雲見。」
按《湖廣通志》:「嘉靖十九年,廣濟五色慶雲見於西南, 盤旋半日。」
嘉靖二十一年五月十三日,「同安晡時,海中氣蒸如 霧。」
按:《福建通志》云云。
嘉靖二十二年,「五色雲見。」
按《江西通志》,嘉靖二十二年春正月朔,南昌五色雲 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