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44 (1700-1725).djvu/6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州懷慶軍營火,燔汝河橋民居、官舍三千餘區,死者 數人。十二月,建安軍城西火,燔民舍、官廨等殆盡。」 淳化四年,永州火。

按《宋史太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四年二月,永州 保安津舍火,飛焰過江,燒州門及民屋三百餘家。」

真宗咸平二年池州火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咸平二年四月, 池州倉火,燔米八萬七千斛。」

景德元年平虜軍火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景德元年正月, 平虜軍營火,焚民居廬舍甚眾。」

景德四年,郢州火。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四年十一月,郢 州火,燔倉庫並盡。」

大中祥符元年正月桂州甲仗庫災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大中祥符二年,昇州火。

按《宋史真宗本紀》。大中祥符二年夏四月戊子。昇州 火。遣御史訪民疾苦。蠲被火屋稅 按《五行志》。二年 四月。昇州火。燔軍營民舍殆盡。

大中祥符三年,昇洪、潤州火。

按:《宋史真宗本紀》:「三年八月,昇洪潤州,屢火,遣使臣 撫祠境內山川。」

大中祥符四年,徐、鎮、雄州火。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四年八月,徐州 草場火。十月,鎮州城樓戰棚火。七月,雄州甲仗庫火。」 大中祥符七年,雄州火。

按《宋史真宗本紀》:「大中祥符七年三月癸巳,雄州甲 仗庫火。」

大中祥符八年,宗正寺火,榮王宮火。

按《宋史真宗本紀》,八年夏四月壬申,榮王元儼宮火, 延及殿閣內庫。 按《五行志》:八年二月甲寅,宗正寺 火。四月壬申夜,榮王元儼宮火,自三鼓北風甚,癸酉 亭午乃止,延燔左承天、祥符門、內藏庫、朝天殿、乾元 門、崇文院、祕閣天書法物、內香藏庫。 按錢惟演《玉 堂逢辰錄》:「大中祥符八年四月二十三日夜,榮王宮 火,時」大風東北來,五更後,火益甚。予起登樓觀之,知 是禁中,通夕不寐。東宮六位一時蕩盡,宮人多走上 東華門,樓有出不及者,死百餘人。東宮六位:東行第 一,雍王;第二,相王;第三,南陽郡王;西行第一,兗王;第 二,曹王;第三,榮王。西即連御廚,密近上臺。二十四日, 左掖門、東華門並不開,朝者皆趨右掖門。「天明,宰臣 等並立于內東門廊廡之下。」既而,火至承天門西,燒 儀鸞司,復燒朝元殿後閣門、長春殿南廊,拆西北王 廊以絕火勢。火遂南燒內藏庫、香藥庫,又東迴燒左 藏庫,又西燒閟閣、史館,午時,燒乾元門東角樓,西至 朝堂,救之而止。未時,火出宮,連燒中書省、門下省、鼓 司、審官院。是夕,燒屋舍計二千餘間,救焚而死者千 五百人,火至夜不絕。宰臣、樞密兩制是夕並宿禁中。 是時,救左藏庫人尤眾,輦出金銀帛疋,莫知其數,積 于城牆之上。及燒角樓,風忽迴東北,又燒之,煙焰蔽 天,救者不能措手。初,燒長春殿南廊,火自屋內西行, 忽隔十餘間而發,人皆奔走避之,所存惟大內及中 書、樞密院以西而已。二王時無居處,寓於東華門樓。 夕,上召入禁中,明日,出居于上源驛。時焚諸庫,香聞 十餘里,祕閣三館圖籍,一時俱盡。又火風中有飄書 籍至汴水南者。中夕風定,火亦止。二十五日,詔知各 王與中使閻文慶、岑守素勘遺火之蹤。中人說:「二十 四日欲明,火勢漸東來。」遂拆御廚主廊,數百人登屋 運水,時望見宮人相壓,死於煨燼中甚眾,猶有手足 能動者。曹王夫人將投火中,救之獲免。宮人入火者 不知其數。禁中大樹,焚之逮盡,所餘者亦燋枯焉。惟 相王宮在東,火自西北起,四王更破東牆,自率宿衛 者運府庫等物出之,十得七八矣。五月三日,榮王落 遂州節度使,降封端王。先領梓遂二州也其日,勘得掌茶酒 宮人韓小姐,稱「與親事官孟貴私通,多竊寶器以遺 之。」後事泄,王乳母決責之,小姐乃謀放火,因而奔出。 有琵琶伎人王《木賽》者知之,受小姐金而不言。二十 三夜,于佛堂前簾上乘炬爇之,因風,火遂大作。 大中祥符九年五月甲子,左天廄坊草場火。

按:《宋史真宗本紀》云云。

天禧二年北宅德雍宅火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天禧二年二月 「戊寅,北宅蔡州團練使德雍火。延燔數百區。」

天禧三年,永州火。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三年春。京師多 火。六月永州軍營火。延民舍數百餘區。」

天禧五年四月丁巳,事材場火。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仁宗天聖三年二月丁卯蘄州榷貨務火

按《宋史仁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