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44 (1700-1725).djvu/6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天聖五年四月壬辰。壽寧觀火。

按:《宋史仁宗本紀》云云。

天聖七年,玉清昭應宮災。

按《宋史仁宗本紀》,七年六月丁未,玉清昭應宮災。七 月癸亥,以玉清昭應宮災,遣官告諸陵,詔天下不復 繕脩。 按《五行志》,七年六月丁未,玉清昭應宮災。初, 大中祥符元年詔建宮以藏天書。七年,宮始成,凡二 千六百一十楹。至是火發,夜中大雷雨,至曉而盡。 按《王曙傳》:「曙為御史中丞,玉清昭應宮災,繫守衛者 御史」獄。曙恐朝廷議脩復,上言:「昔魯桓、僖宮災,孔子 以為桓、僖親盡當毀者也。遼東高廟及高園便殿災, 董仲舒以為高廟不當居陵旁,故災。魏崇華殿災,高 堂隆以臺榭宮室為戒,宜罷之勿治。文帝不聽,明年 復災。今所建宮非應《經》義,災變之來,若有警者。願除 其地,罷諸禱祠,以應天變。」仁宗與太后感悟,遂減守 衛者罪,已而詔以不復繕脩諭天下。 按《蘇舜欽傳》: 舜欽調滎陽縣尉,玉清昭應宮災,舜欽年二十一,詣 登聞鼓院上疏曰:「烈士不避鈇鉞而進諫,明君不諱 過失而納忠,是以懷策者必吐上前,蓄冤者無至腹 誹。然言之難不如容之難,容之難不如行之難。有言 之必容之行之,則三代之主也,幸陛下留聽焉。」臣觀 今歲自春徂夏,霖雨陰晦,未嘗少止,農田被菑者幾 於十九。臣以謂任用失人,政令多過,賞罰勿中之所 召也。天之降災,欲悟陛下,而大臣歸咎於刑獄之濫。 陛下聽之,故肆赦天下,以為禳救。如此,則是殺人者 不死,傷人者不抵罪,而欲以合天意也。古者斷決滯 訟,以平水旱,不聞用赦,故赦下之後,陰雨及今。《前志》 曰:「積陰生陽,陽生火,災見焉。」乘夏之氣,發洩於玉清 宮,震雨雜下,烈焰四起,樓觀萬疊,數刻而盡,非慢于 火備,乃天之垂戒也。陛下當降服減膳,避正寢,責躬 罪己,下哀痛之詔,罷非業之作,拯失職之民,察輔弼 及左右無裨國體者罷之,竊弄權威者去之;念政刑 之失,收芻蕘之論,庶幾所以變災為祜。浹日之間,未 聞為此,而將計工役,以圖脩復。都下之人,聞者駭惑, 聚首橫議,咸謂非宜,皆曰「章聖皇帝勤儉十餘年,天 下富庶,帑府流衍,乃作斯宮。及其畢工,海內虛竭。陛 下即位,未及十年,數遭水旱,雖征賦減入,而百姓困 乏。若大興土木,則費用莫知紀極。」財力耗于內,百姓 勞于下。內耗下勞,何以為國?況天災之己,違之是欲 競天,無省己之意,逆天不祥,安己難任,欲祈厚貺,其 可得乎?今為陛下計,莫若來吉士,去佞人,脩德以勤 至治,使百姓足給而征稅寬減,則可以謝天意而安 民情矣。夫賢君見變,脩道除凶,亂世無象,天不譴告。 今幸天見之變,是陛下脩己之日,豈可忽哉!昔漢宣 帝三年,茂陵白鶴館災,詔曰:「迺者火災降於孝武園 館,朕戰慄恐懼,不燭變異,罪在朕躬。群有司又不肯 極言朕過,以至於斯,將何寤焉!」夫茂陵不及上都,白 鶴館又不及此宮,彼尚降詔四方,以求己過,是知帝 王憂危念治,汲汲如此。臣又按《五行志》,「賢佞分別,官 人」有敘,率由舊章。禮重功勳,則火得其性。若信道不 篤,或耀虛偽,讒夫昌。邪勝正,則火失其性。自上而降, 及濫炎妄起,燔宗廟,燒宮室,雖興師徒而不能救。魯 成公三年,新宮災,劉向謂成公信三桓子孫之讒,逐 父臣之應;襄公九年春,宋火,劉向謂宋公聽讒,逐其 大夫華弱奔魯之應。今宮災,豈亦有是「乎?願陛下拱 默內省而追革之,罷再造之勞,述前世之法,天下之 幸也。」又上書曰:「歷觀前代聖神之君,好聞讜議,蓋以 四海之遠,民有隱慝,不可以遍照,故無間愚賤之言 而擇用之,然後朝無遺政,物無遁情,雖有佞臣邪謀, 莫得而進也。臣睹《乙亥詔書》,戒越職言事,播告四方, 無不驚惑,往往竊議,恐非出陛下之意。蓋陛下即位 以來,屢詔群下勤求直言,使百僚轉對,置匭函,設直 言極諫科。今詔書頓異前事,豈非大臣壅蔽陛下聰 明,杜塞忠良之口,不惟虧損朝廷,實亦自取覆亡之 道。夫納善進賢,宰相之事,蔽君自任,未或不亡。今諫 官、御史悉出其門,但希旨意,即獲美官,多士盈庭,噤 不得語,陛下拱默,何由盡聞天下之事乎?前孔道輔、 范仲淹剛直不撓,致位臺諫,後雖改他官,不忘獻納。」 二臣者,非不知緘口,數年,坐得卿輔,蓋不敢負陛下 委注之意,而皆罹中傷,竄謫而去,使正臣奪氣,鯁士 咋舌,目睹時弊,口不敢論。昔晉侯問叔向曰:「國家之 患孰為大?」對曰:「大臣持祿而不極諫,小臣畏罪而不 敢言,下情不能上通,此患之大者。」故漢文感女子之 說,而肉刑是除,武帝聽三老之議,而江充以族肉刑。 古法,江充近臣女子三老,愚耄疏隔之至也。蓋以義 之所在,賤不可忽。二君從之,後世稱聖無國家班設 爵位,陳列豪英,固當責其公忠,安可教之循默?賞之 使諫,尚恐不言,罪其敢言。孰肯獻納物情,閉塞上位? 孤危軫念于茲,可為驚怛覬望。陛下發德音,寢前詔, 勤於采納,下及芻蕘,可以常守隆平,保全近輔。 按《退朝錄》:天聖七年,玉清宮災,遂罷輔臣為觀察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