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50 (1700-1725).djvu/3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按《畿輔通志》。永樂十一年。束鹿縣野蠶成繭。

英宗正統十年野蠶成繭

按《名山藏》,「正統十年十二月,真定府所屬州縣野蠶 成繭,知府王以絲來獻,製幔褥於太廟之神位。」

天順五年蟲食苗

按《湖廣通志》:「天順五年,興寧蟲食苗。」

憲宗成化四年蠶鳴

按《浙江通志》:「成化四年,新昌何鑑家蠶鳴。」

成化十四年,蝦蟆鳴於樹。

按《束鹿縣志》,「成化十四年夏五月,縣東北鄉,蝦蟆鳴 於樹,人異之。八月大水灌城,傾民廬舍。」

成化二十三年,「野蠶成繭。」

按《廣東通志》:「成化二十三年,文昌縣野蠶成繭。」

武宗正德十一年蟲產於屋蟲殺稼

按《湖廣通志》:「正德十一年夏,襄陽蟲生於屋。新城蟲 黑色,遍屋瓦牆壁,旋掃旋生。秋,寶慶蟲殺稼。」

世宗嘉靖元年產異蟲

按《雲南通志》:「嘉靖元年五月,鄧川一村出異蟲,背有 大星三十二點,經月始不見。」

嘉靖二十五年,「白蟾見。」

按《贑州府志》:「嘉靖二十五年丙午秋七月,瑞金儒學 泮池內,產二蟾蜍,色白如玉。」

嘉靖三十三年,蚊蟲布野。

按《貴州通志》:「嘉靖三十三年夏五月,義州蚊蟲布野。 嘉靖三十七年,蟲食麥。」

按《河南通志》:「嘉靖三十七年,偃師有紫蟲食麥。」

穆宗隆慶六年蛇吞鹿

按:《福建通志》:隆慶六年,莆田縣文賦里有大蛇吞鹿, 遙視蛇腹下「有」字。

神宗萬曆二年蝻蟲生

按《四川總志》:「萬曆二年,武隆、鄷都蝻蟲生禾,根如刈。 萬曆十九年,蝦蟆叢生。」

按《山西通志》:「萬曆十九年春,安邑蝦蟆,田間及道路 多生小蝦蟆,行者無駐足之處。」

萬曆二十二年,「蜣螂叢生。」

按:《山西通志》:萬曆二十二年,安邑蜣螂如前蝦蟆之 多。

萬曆三十六年,有蟲如蚊蔽空。

按《吳縣志》:「萬曆三十六年戊申六月,有蟲如蚊而大, 三倍之,抵暮聚集空中,望之如煙霧,聲響成雷,經月 忽不見。於積水中生細蝦無數,饑民取以為食。或云 即蟲所化。」

萬曆四十五年,白蜨蔽天。

按《貴州通志》:「萬曆四十五年春三月,安莊衛白蜨群 飛蔽天,自西南赴東北,積地數尺。越三日,火闔俱燼。」

熹宗天啟七年蠶化為黃旗蠓傷稼

按《山東通志》:「天啟七年,平陰縣宋傑養蠶上簇,俱未 成蠶,忽變為黃旗,闊長皆丈許,未幾盜起。」

按《吳縣志》:「天啟七年丁卯八月,田中生蠓蟲,傷稼。」

愍帝崇禎六年蝦蟆叢生而忽散

按《貴州通志》:「崇禎六年八月,湄潭縣蝦蟆數萬匝城 外,一日夜忽散。」

崇禎八年,蜻蜓蔽空西北去。

按《武定府志》:「崇禎乙亥三月,有蜻蜓自東飛來,向西 北去,遮空蔽日,自申至酉方盡。是年七月,流寇孫可 望等入滇,人民遭其荼毒,劓鼻斷手,慘不忍言。」 崇禎十二年,蟲食蕎。

按《陝西通志》:「崇禎十二年秋,蟲食蕎。」

崇禎十六年蟻群飛。

按《山東通志》:「崇禎十六年,曹州群蟻接翅而飛,望之 若雲霧。」

蟲豸異部總論

《春秋》四傳。

莊公十八年

《春秋》:「秋有蜮。」

《左傳》:「為災也。」

《公羊傳》「何以書?」記異也。

《穀梁傳》:「一有一亡曰蜮。蜮,射人者也。」

《胡傳》:蜮,魯所無也,故以有書。夫以含沙射人,其為物 至微矣。魯人察之,以聞於朝,魯史異之,以書於策,何 也?山陰陸佃曰:「蜮陰物也,麋亦陰物也。是時莊公上 不能防閑其母,下不能正其身,陽淑消而陰慝長矣, 此惡氣之應。」其說是也。然則《簫韶》作而鳳凰來儀,《春 秋》成而麟出於野,何足怪乎?《春秋》書物象之應,欲人 主之慎所感也。世衰道微,邪說作,正論消,小人長,善 類退。「天變動於上,地變動於下,禽獸將食人而不知 懼也」,亦昧於仲尼之意矣。

宣公十五年

《春秋》冬,蝝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