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蠻夷之國也。度越禮義,無所拘也。此十二國,上應 列宿,各以其地及於事宜制此名也。至秦,改諸侯,置 郡縣,隨其所在山川土形而立其名,漢就而因之也。 河南,在河之南也。
《河內》河水從岐山而南,從雷首而東,從譚首而北,郡 在其內也。
《河東》,在《河水》東也。
《河西》,在河水西也。
《上黨》,黨,所也,在山上,其所最高,故曰「上」也。
《潁川》,因「潁水」為名也。
《汝南》在《汝水》南也。
「汝陰在汝」,水陰也。
《東郡》、南郡,皆以京師方面言之也。
《北海》,海在其北也。
《西海》,海在其西也。
南海,在海南也。宜言「海南」,欲同四海名,故言南海、 東海,海在其東也。
《濟南》,濟水在其南也。
《濟北》,濟水在其北也。義亦如南海也。
「濟陰」,在濟水之陰也。
南陽在國之南,而地陽也。凡若此類,郡國之名,取號 於此,則其餘可知也。縣邑之名亦如之。
「《大》曰邦」,邦封也,封有功於是也。
「國城曰都」者,國君所居,人所都會也。
《周制》九夫為井。其制似「井」字也。
「四井為邑」,「邑」猶「悒」也。邑人聚會之稱也。
「四邑為丘。」丘,聚也。
「四丘為甸。」甸,乘也;出兵車,一乘也。
鄙,否也。「小邑」,不能遠通也。
縣,懸也。懸係於郡也。
郡,群也。人所群聚也。
晉張華博物志
《地理略》
《河圖括地象》曰:「地南北三億三萬五千五百里,地部 之位,起形高大者,有崑崙山,廣萬里,高萬一千里,神 物之所生,聖人仙人之所集也。出五色雲氣,五色流 水,其泉南流入中國,名曰河也。其山中應於天,最居 中,八十城布繞之,中國東南隅,居其一分,是奸城也。 中國之城,左濱海,右通流沙,方而言之,萬五千里,東 至蓬萊,西至隴右,右跨京北,前及衡岳。堯舜土萬里。」 三代時七千里。亦無常,隨德優劣也。〈內奸字疑訛〉 天地初不足,故女媧氏煉五色石以補其闕,斷鼇足 以立四極。其後共工氏與顓頊爭帝,而怒觸《不周》之 山,折天柱,絕地維。故「天後傾西北,日月星辰就焉;地 不滿東南,故百川水注焉。」
崑崙山北,地轉下三千六百里,有《八元幽都》,方二十 萬里。地下有四柱,四柱廣十萬里。地有三千六百軸, 犬牙相舉。
《考靈曜》曰:「地有四遊,冬至地上北而西三萬里,夏至 地下南而東三萬里,春秋二分其中矣。地常動不止, 譬如人在舟而坐,舟行而人不覺。七戎六蠻,九夷八 狄,總而言之,謂之四海,言皆近海,海之言晦昏無所 睹也。」
地以名山為輔佐,石為之骨,川為之脈,草木為之毛, 土為之肉,三尺以上為糞,三尺以下為地。
宋馬縞中華古今注
《都邑》
「封疆畫界」者,封土為臺,以表識疆境也。畫界者,於二 封之間又為壝。以畫界分域也。
《方徼》
徼者,繞也,所以繞逆蠻夷,使不得侵入中國也。方者, 方面也。南方徼色赤,故稱「丹徼」也。
《關塞》
關者,長安之關門也。函谷關、潼關之屬也。塞者,塞也, 所以擁塞。
王應麟地理通釋
《四極 四荒》
《爾雅》:「東至於泰遠,西至於邠國。」
〈注〉《說文》作汃國。汃,西極之水也。府巾切。
南至於濮鈆,北至於祝栗,謂之四極。此四方極遠之 國。觚竹、北戶、西王母、日下,謂之四荒。觚竹者,《漢·地理 志》:遼西令支有孤竹城。
《齊語》:「北伐山戎,刜令支斬孤竹。」 《括地志》:「孤竹,殷諸侯。古城在平州盧龍縣南十二里。」 《史記正義》:孤竹君是殷湯正月三日丙寅封。相傳伯夷叔齊之父。
北戶者,即日南郡。
顏師古曰:「在日之南,所謂開北戶以向日者。《秦始皇紀》:『南至北嚮戶』。」 《輿地廣記》:「景州北景縣,漢屬日南,後為林邑所據。晉九真太守灌邃討林邑於其國。五月五日,立八尺表,日景在表南九寸一分,故自北景以南,皆開北戶以嚮日。」 唐於驩州南境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