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舊儀,天子六璽,皆以武都紫泥封之。」
《神仙傳》:「王烈嘗獨之太行山中,忽聞山東崩地殷殷 如雷聲,烈往視之,乃見山破石裂數百丈,兩畔皆是 青石,石中有一穴,口徑闊尺許,中有青泥,流出如髓。 烈取泥試丸之,須臾成石,如投熱蠟之狀,隨手堅凝, 氣如粳米飯,嚼之亦然。烈合數丸如桃大,攜歸,乃與 嵇叔夜曰:『吾得異物』。叔夜甚喜,取而視之,已成青石」, 擊之《璫璫》如銅聲。叔夜即與烈往視之,斷山已復如 故。
《隋唐嘉話》:煬帝善屬文,而不欲人出其右,司隸薛道 衡由是得罪,後因事誅之,曰:「『更能作空梁落燕泥』否?」 《唐書張說傳》:始武后末年為潑寒胡戲,中宗嘗乘樓 縱觀。至是因四夷來朝,復為之說上書曰:「韓宣適魯, 見《周禮》而嘆孔子會齊,數倡優之罪。列國如此,況天 朝乎?今四夷請和,使者入謁,當接以禮樂,示以兵威。」 雖曰「戎夷,不可輕也。」焉知無駒支之辯,由余之賢哉! 且乞寒潑胡,未聞典故,裸體跳足,汨泥揮水,盛德何 觀焉?恐非干羽柔遠,樽俎折衡之道。納之。
《廣異記》:則天時,西國獻青泥珠。胡人云:「西國有青泥 泊,多珍寶,苦泥深不可得,若以此珠投泊中,泥悉成 水,其寶可得。」
談藪王元寶,巨富,用紅泥泥壁。
《清異錄》:穆宗喜華麗,所建殿閣以紙膏膠水調粉飾 牆,名「雪花泥。」
秣陵孟娘山,土正白色,曰「白墡土。」周護始調,塗其四 堵,因呼「隱士泥。」
《五代史補》:富家子杜四郎號杜荀,鴨比杜荀鶴,有詩 即題壁,親賓或圬墁之,即云:「三十年來塵拂面,如今 始得一杴泥。」
《無錫縣志》:有擔夫見一老翁,就地拔一莖與之曰:「是 可愈瘧。」又曰:「汝識道院辛天君像否?」因取一丸泥授 曰:「但爇少許,則天君降矣。」自是療病多效。
《續夷堅志》:宣政間,方士能化泥為金,名「金寶牌。」長三 寸,闊二寸半,文曰「永鎮福地。」代州天慶、壽寧二處有 之。天慶者,今尚在,承平時,人傳玩,顯是泥所成,指文 宛然。
《白獺髓》:秦檜師垣故第,即今之德壽宮,西有望仙橋, 東有升仙橋。後紹興末年,師垣薨,適值天府開浚運 河,人夫取泥,盡堆積府牆及門,有無名人題詩於門 曰:「格天閣在人何在,偃月堂深恨已深。不向洛陽圖 白髮,卻於郿塢貯黃金。笑談便欲興羅織,咫尺那知 有照臨。寂寞九原今已矣,空餘泥濘積牆陰。」
《太倉州志》:「金瓚,西城人。鄉較老師行田間,見一婦人 來,岸仄,瓚亟趨泥淖中,襪盡污。」
《可齋筆記》:「成化元年五月,京師大風,皇牆以西有聲 如雨雹,視之皆黃泥丸子,堅細如櫻桃大,破之中有 硫黃氣。」
《畿輔通志》:「廣平府西四十里,有地名洞兒頭,其地徑 回五里,不生草木,相傳竇王行兵地道。嘉靖中,大司 空胡瓚築室鑿池,得巨銅盆,覆一券門可並行數馬, 列炬而入,火輒為濕氣撲滅,泥淖沒脛,懼不敢進,泥 中拾得銅軍器半枚,仍以盆覆填之。天啟中,趙氏築 舍,掘一門,與此相同。又城中井近水有鐵窗者凡十」 餘,或曰「洞中洩氣處。」
《帝京景物略》:「三月小兒以錢泥夾穿而乾之,剔錢泥 片,片錢狀字幕備具曰泥錢。畫為方城兒,置一泥錢 城中曰卯兒,拈一泥錢遠擲之,曰撇。出城則負,中則 勝,不中而指扠相及亦勝,指不及而猶城中,則撇者 為卯,其勝負也。以泥錢別有挑用葦綳用指者,與撇 略同,有撇用泥丸者,與錢略同,而其畫城廓遠。」 《宜興縣志》:姚生不知何許人,常游張公洞,秉燧而入, 遇二道士對奕,生意得食,道人指青泥數塊啖之,咀 嚼芳馨。道士曰:「可去矣,勿語人世。」生拜謝,懷其所餘 出遇賈胡,驚曰:「此龍食也。」泥出洞,已如石矣。
泥部雜錄
《易經需卦》九三:「需于泥,致寇至。」〈注〉《正義》「泥」者,水傍之 地,泥溺之處,逼近於難。
《井卦》:《井》初六:「井泥不食,舊井無禽。」〈注〉本義初六以陰 居下,故為此象。蓋不泉而泥,則人所不食,而群鳥亦 莫之顧也。
《詩經·𨚍風·式微》:「微君之躬,胡為乎泥中?」〈注〉言有陷溺 之難,而不見拯救也。
《周禮冬官》輪人,「參分其輻之長,而殺其一,則雖有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