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53 (1700-1725).djvu/10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赤崖流泉, 在壺關縣東南九十里,巖有石洞,深一 里許,內出盧甘石。洞口有泉,因土色赤,故名。

雙射泉 在平順縣射車里南。俗傳唐太宗征竇建 德人馬至此,缺水,太宗連射二矢拔箭,水隨箭出。

汾州府

隱泉 在府城西北四十里,源出謁泉山頂,東流瀝 石沿注山下。又東津渠隱沒而不恆流,因以「隱」名。山 有石窟,號隱堂洞,相傳為子夏室。

馬跑泉 本名「源公水」,又名「壺溪」,出府城西北二十 五里白彪山麓。相傳後魏賀將軍駐師此山,馬跑地 得泉,故名。

靈浮泉 在府城西南四十里趙景王村。俗傳景王 禱水而泉應。

三泉 在府城西南二十里,出三泉里山谷中。其水 清冽異常,故瀕泉陰處,經冬每結層冰,至夏不化。城 市當盛暑,皆往取賣之。

甘露泉 在府城東門外二十步街北。初,州人鑿井, 深未及隍,而甘泉湧出,故以「甘露」名之。

縣泉 在介休縣東南四十里「東谼谷南山之上,四 面山圍,中有石崖,高空數仞,周廣二里,日星照朗,雨 雪不侵。巖頂有泉,一脈倒流巖中,若瀑布然,因以名 泉。」

㧞戳泉 在介休縣東北二十里段同西。俗傳唐尉 遲恭、單雄信戰於此,雄信敗走,棄戳插於此地,數軍 力弗能拔,恭一手拔之,遂涌出一泉,因以名焉。 屈產泉 在石樓縣東南四里,從山下石眼濆瀉,清 冽可啜。春秋晉時,有馬飲此泉而產龍駒,石上馬蹄 跡,至今存焉。崖上有晉公子彝吾祠。

青龍泉 在永寧州西六十里青龍鎮,出石間,與州 河會合,大旱不涸,嚴冬愈溫,《一方勝概》。

龍山泉 在永寧州南龍山下。有漢神醫華佗廟。下 置井,名「華君井」,病者祈禱取水。

水神泉 在寧鄉縣西北一里許。相傳人中暑毒,飲 之可解。

大同府

白道泉, 在大同縣,相傳即「飲馬長城窟」處。

灰泉 在懷仁縣東二十五里,源深不可測。每歲冬, 邊外燒荒草灰,有泉湧出,脈與黑河相通。元大德乙 巳夏,大同地震,有聲如雷,懷仁縣地裂,湧水盡黑,漂 出松柏朽木,即此泉也。

馬跑泉 在應州南四十里朗嶺下。相傳李存孝飲 馬處。

楊泉, 在朔州西南九十里,嘗有鯉魚化虹之異。 三泉, 在馬邑縣東五十里,平地湧泉,澄清不濁,雖 隆冬盛寒,亦不結凍。

飲馬泉 在蔚州西十里,相傳唐太宗曾飲馬於此。 「暖泉」, 在蔚州西三十里,其水澄清如鑑,夏涼冬暖, 故名。

海子泉, 在蔚州北一百五十里,隆冬不凍,盛暑愈 涼,汲飲不竭。

洒雨泉 在廣靈縣西二十里直峪山,源自石孔出, 遇旱,使數婦人潑洒之,遂雨。

一斗泉, 在廣靈縣西北三十里九層崖。其泉雖一 斗之微,可給百家,因名。

馬跑泉 在廣昌縣南七十里。楊六郎屯兵此地,馬 渴,以蹄跑土水出。至今北山大石上有六郎題「福勝 地」三硃字。

白馬泉 在靈丘縣西北四十里。舊傳漢文帝在潛 邸時經此,乏水,騶從皆疲困。帝禱之,忽有白馬跑地 得泉。

「湧泉」 在天城衛城西南角百餘步,其水萬人用之 不竭,終年不用不溢。

澤州

《源潔》泉 在高平縣西南三十里原村。周圍四丈,深 一丈五尺。色清味甘,冬溫夏涼。

淵靈泉 在高平縣米山西谷。有祠,禱雨多應。宋賜 號「淵靈。」

遼州

千畝泉 在州南三十里,又名「千畝原。」懸崖絕壁,腰 半有泉,傾注如白練,聲如雷吼。頂上平廣可千畝,禱 雨輒應。

沁州

湛泉 在州西半里。上有聖母祠,旁多園林,周圍數 泉環繞,引以灌田圃,人利之。

「寒泉」, 在沁源縣北五十里青果山上。其水凜冽,夏 日如冰。

馬跑泉 有二,一在沁源縣東十五里白土巖下,南 流至有義村入沁河。一在縣東六十里靈空山,世傳 唐懿宗第三子偘出奔此山修道,其馬跑地得泉,旱 不乾,澇不溢。

《河南通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