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55 (1700-1725).djvu/11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坤輿典

 第五十七卷目錄

 輿圖部彙考十五

  宋三宋書州郡志三

坤輿典第五十七卷

輿圖部彙考十五

宋三

按宋書州郡志荊州刺史漢治武陵漢壽魏晉治江陵王敦治武昌陶侃前治沔陽後治武昌王廙治江陵庾亮治武昌庾翼進襄陽復還夏口桓溫治江陵

桓沖治上明王說還江陵,此後遂治江陵。宋初,領郡 三十一。後分南陽、順陽、襄陽、新野、竟陵為雍州,湘川 十郡為湘州,江夏、武陽屬郢州,隨郡、義陽屬司州,北 義陽省。凡餘十一郡。文帝世,又立宋安左郡,領拓邊、 綏慕、樂寧、慕化、仰澤、《革音》、歸德七縣。後省,改汶陽郡, 又度屬。今領郡十二,縣四十八,戶六萬五千六百四。 去《京都》水三千三百八十。

南郡太守,秦立。漢文帝元年,為臨江國,景帝中元年, 復故。晉武帝太康元年,改曰新郡,尋復故。宋初領縣 九,後州陵、監、利度屬巴陵。旌陽文帝元嘉十八年省 併。枝江二漢無旌陽,見《晉太康地志》,疑是吳所立。凡 領六縣,戶一萬四千五百四十四,口七萬五千八十 七。

江陵公相漢舊縣

華容公相,漢舊縣。晉太康元年省,後復立。

當陽男相漢舊縣

臨沮伯相,漢舊縣。《晉太康》《永寧地志》屬襄陽,後度編縣。男相,漢舊縣。

枝江侯相漢舊縣

南平內史,吳南郡,治江南,領江陵、華容諸縣。晉武帝 太康元年,分南郡、江南為南平郡,治作唐後,治江安。 領縣四,戶一萬二千三百九十二,口四萬五千四十 九。去州水二百五十;去京都水三千五百,無陸。

江安侯相,晉武帝太康元年立。

孱陵侯相,二漢舊縣,屬武陵,《晉太康地志》屬南平。作唐侯相,前漢無,後漢屬武陵,《晉太康地志》屬南平。

安南令,晉武帝分江安立。

天門太守,吳孫休永安六年,分武陵立充縣。有松梁 山。山有石,石開處數十丈,其高以弩仰射,不至其上, 名「天門」,因此名郡。充縣後省。孝武孝建元年,度郢州, 明帝泰始三年,復舊。領縣四,戶三千一百九十五。去 州水一千二百,陸六百;去京都水三千五百。

澧陽令,晉武帝太康四年立。

臨澧令,晉武帝太康四年立。

零陽令,漢舊縣,屬武陵。

漊中令,二漢無,《晉太康地志》有,疑是吳立。

宜都太守,《太康地志》、王隱《地道》、何志並云「吳分南郡 立。」張勃《吳錄》云「劉備立。」按《吳志》,呂蒙平南郡,據江陵, 陸遜別取宜都,獲秭歸、枝江、夷道縣。初,權與劉備分 荊州,而南郡屬備,則是備分南郡立宜都,非吳立也。 習鑿齒云:「魏武平荊州,分南郡枝江以西為臨江郡。 建安十五年,劉備改為宜都。領縣四,戶一千八百四」 十三,口三萬四千二百二十。去州水三百五十,無陸。 去京都水三千七百三十。

夷道令漢舊縣

佷山男相,前漢屬武陵,後漢屬南郡,晉武帝太康元年,改為興山,後復舊。

宜昌令,何志晉武帝立。按《太康》《永寧地志》並無,疑是此後所立。

夷陵令,漢舊縣,吳改曰西陵,晉太康元年復舊。

巴東公相。譙周《巴記》云:「初平六年,荊州帳下司馬趙 韙建議,分巴郡諸縣,漢安以下為永寧郡。建安六年, 劉璋改永寧為巴東郡,以涪陵縣分立丹興、漢葭二 縣,立巴東屬國都尉,後為涪陵郡。《晉太康地志》:巴東 屬梁州,惠帝太安二年,度益州。穆帝永和初,平蜀,度 屬荊州。」《永初郡國志》無巴渠、黽陽二縣。領縣七,戶一 萬三千七百九十五,口四萬五千二百三十七。去州 水一千三百;去京都水四千六百八十。

魚復侯相,漢舊縣,屬巴郡,劉備章武二年,改為永安,晉武帝太康元年復舊。

朐䏰令,漢舊縣,屬巴郡。新浦令,何志「新立。」

南浦令,劉禪建興八年十月,益州牧閻宇《表》改羊渠立。羊渠不詳,何志吳立。

漢豐令,何志不注置立。《太康地志》巴東有漢昌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