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55 (1700-1725).djvu/9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晉武帝太康二年,省校尉,立以為毗陵郡,治丹徒,後 復還毗陵。東海王越世子名毗,而東海國故食毗陵。 永嘉五年,帝改為晉陵,始自毗陵徙治丹徒。太興初, 郡及丹徒縣悉治京口,《郗鑑》復徙還丹徒。安帝義熙 九年,復還晉陵。本屬揚州,文帝元嘉八年,度,屬南徐。 領縣六,戶一萬五千三百八十二,口八萬一百一十 三。去州水一百七十五,陸同;去京都水四百,陸同。

晉陵令,本名延陵,漢改曰毗陵,後與郡俱改。延陵令,晉武帝太康二年,分曲阿之延陵鄉立。無錫令,漢舊縣,吳省,晉武帝太康元年復立。南沙令,本吳縣司鹽都尉署,吳時名「沙中」 ,吳平後,立暨陽縣,割屬之。晉成帝咸康七年,罷鹽署,立以為南沙縣。

曲阿令,本名「雲陽」 ,秦始皇改曰曲阿。吳嘉禾三年,復曰雲陽;晉武帝太康二年,復曰曲阿。

暨陽令,晉武帝太康二年,分無錫、毗陵立。

義興太守,晉惠帝永興元年,分吳興之陽羨、丹楊之 永世立,永世尋還。丹楊本揚州,明帝泰始四年度南 徐。領縣五,戶一萬三千四百九十六,口八萬九千五 百二十五。去州水四百,陸同;去京都水四百九十,陸 同。

陽羡令漢舊縣

臨津令,故屬陽羨,立郡分立。

義鄉令,故屬長城,陽羨立郡分立。

國山令,故屬陽羨,立郡分立。

綏安令,武帝永初三年,分宣城之廣德、吳興之故鄣、長城及陽羨、義鄉五縣立。

南蘭陵太守,領縣二,戶一千五百九十三,口一萬六 百三十四。

蘭陵令

承令,文帝元嘉十二年,以合鄉縣併承。《永初郡國》、何、徐並無合鄉縣。

南東莞太守,《永初郡國》又有蓋縣。領縣三,戶一千四 百二十四,口九千八百五十四。

莒令

東莞令,文帝元嘉十二年,以蓋縣併此。

姑幕令漢舊名

臨淮太守,漢武帝元狩六年立,光武以併東海。明帝 永平十五年,復分臨淮之故地為下邳郡。晉武帝太 康元年,復分下邳之淮南為臨淮郡,治盱眙,江左僑 立。《永初郡國》又有盱眙縣,何、徐無。領縣七,戶三千七 百一十一,口二萬二千八百八十六。

海西令,前漢屬東海,後漢、晉屬廣陵。

射陽令,前漢屬臨淮,後漢屬廣陵,三國時廢,晉武帝太康元年復立。

廣陵令,前漢屬泗水,後漢屬廣陵,三國時廢,晉武帝太康二年又立,屬廣陵。

淮浦令,前漢屬臨淮,後漢屬下邳,《晉太康地志》屬廣陵。

淮陰令,前漢屬臨淮,後漢屬下邳,《晉太康地志》屬廣陵。

東陽令,前漢屬臨淮,後漢屬廣陵,《晉太康地志》屬臨淮。

長樂令,本長樂郡,并合為縣。

淮陵太守,本淮陵縣,前漢屬臨淮,後漢屬下邳,晉屬 臨淮。惠帝永寧元年,以為淮陵國。《永初郡國》又有下 相、廣陽二縣。今領縣三,戶一千九百五,口一萬六百 三十。

司吾令,前漢屬東海,後漢屬下邳,《晉太康地志》屬臨沂。後廢帝元徽五年五月,改名桐梧,順帝昇明元年復舊。

徐令,前漢屬臨淮,後漢屬下邳,《晉太康地志》屬臨淮。

陽樂令,漢舊名,本屬遼西。文帝元嘉十三年,以下相併陽樂。

南彭城太守,江左僑立。晉明帝又立南下邳郡,成帝 又立南沛郡。文帝元嘉中,分南沛為北沛,屬南兗;而 南沛猶屬南徐。孝武大明四年,以二郡並併南彭城。 領縣十二,戶一萬一千七百五十八,口六萬八千一 百六十三。

呂令

武原令漢舊名

傅陽令漢舊名

《蕃令》,義旗初免軍戶,立遂誠縣。武帝永初元年,改從舊名。

薛令義旗初,免軍戶為建熙縣。《永初》元年,改從舊名。

開陽令,前漢屬東海,章帝建初五年屬琅邪,晉僑立,猶屬琅邪,安帝度屬彭城。

杼秋令漢舊名

洨令,前漢屬梁,後漢、晉屬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