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57 (1700-1725).djvu/10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封丘 古封國,漢舊縣。有黃池,吳王夫差會諸侯之所。

尉氏 漢舊縣

睢陽郡 東至彭城郡西界二百十里。南至譙郡一 百三十里。西至陳留郡三百里。北至濟陰郡百六十 里。東南到譙郡酇縣百八十里。西南到淮陽郡二百 八十里。西北到濟陰郡百六十里。東北到魯郡四百 十七里。去西京千五百四十里,去東京七百八十里。 戶十二萬一千百七十,口八十一萬二千百七十。 宋州高辛氏子閼伯所居商丘也。周武王剋殷,以封 微子啟,是為宋國。戰國時,齊、楚、魏三分其地。秦置碭 郡。漢改為梁國。後漢因之。晉亦曰梁國。後周置梁州。 隋文帝置宋州,煬帝初為梁郡。大唐復為宋州,或為 睢陽郡。領縣十:

宋城 ,宋國都此。有孟諸澤。有漢梁孝王兔園、平臺、鴈鶩池。漢睢陽縣在此。春秋時隕石五,見存。僇隄,即梁孝王開道也。

襄邑 ,春秋時襄牛地,宋襄公所葬,漢為縣也。楚丘 ,古之戎州,己氏之邑,蓋昆吾之後,別在戎翟中,周襄時入居中國。己,是戎君姓也,漢曰己氏縣也。

柘城

虞城 孟諸澤,即《禹貢》所謂「明諸」 也。明音孟,又舜後所封之邑。有編城,即少康邑,漢虞縣也。

《寧陵 》古葛伯國,亦魏信陵君邑。

單父 古魯邑,漢舊縣也。又漢西防故城,在今縣北。

穀熟 漢舊縣。即殷之南亳,湯所都也。

下邑 秦漢舊縣

碭山 漢麻鄉故城,在縣之西北。

「譙郡 東至彭城郡五百里。南至汝陰郡二百五十 里。西至淮陽郡二百里。北至淮陽郡一百四十里。東 南到汝陰郡五百九十里。西南到淮陽郡二百九十 里。西北到淮陽郡二百三十里。東北到南城郡五百 里。」去西京一千七百四十里,去東京八百九十八里。 戶八萬二千四百六十八,口六十五萬五千二百。 亳州,周武王封神農之後於焦,即其地也。其後改為 譙。春秋時為陳國之譙邑。戰國時屬宋。秦屬碭郡。漢 屬沛郡。後漢為沛國,兼置荊河州。魏置譙郡。晉因之, 後置南兗州。後周改為亳州,兼置陳留郡。隋初郡廢, 煬帝初州廢,復置譙郡。大唐為亳州,或為譙郡。領縣 八:

譙 有渦水。魏黃初中,文帝自譙循渦入淮。有古焦城。

臨渙 漢銍縣。有嵇山,晉嵇康因而改姓。有渙水。永城 有碭山,漢高帝隱於芒、碭山澤間,即此地。漢芒縣故城在今縣北。又有漢太丘縣故城在西北。

酇 漢舊縣。又有漢建平縣故城,在今縣西北,名馬須城。

真源 古之苦縣,《老子》生於此。

鹿邑 漢鄲縣地

城父 春秋時陳國之夷邑。《左傳》「楚靈王敗於乾溪」 ,即此。有淝水,包漢水。

蒙城 漢山桑縣。後魏置渦州及渦陽縣。東魏置蒙郡,後曰山桑。又有漢垂惠聚,在縣西。

濟陰郡 東至魯郡三百二十里。南至睢陽郡百六 十里。西至陳留郡二百里。北至濮陽郡百七十里。東 南到睢陽郡百六十里。西南到陳留郡二百四十里。 西北到靈昌郡二百五里。東北到濟陽郡四百里。去 西京四百七十里,去東京六百五十里。戶十萬一千 二百九十,口六十萬六千二百五十。

曹州昔唐堯所居,在周為曹國之地。戰國時屬宋。秦 屬碭郡。漢改為梁國。景帝分梁為濟陰國。宣帝更名 定陶,後為濟陰郡。後漢因之。晉為濟陽郡。後魏置沛 郡及西兗州。後周改西兗為曹州。隋為濟陰郡。大唐 復為曹州,或為濟陰郡。領縣六:

《濟陰 》古三。請幫助識別此字。亭在縣東北。有曹南山。有氾水,即漢高帝即位之地。氾音泛,取泛受之義。漢濟陰郡城,今縣是也,亦漢定陶縣地。荷澤,在今縣城東北九十里,故定陶城東北。

成武 漢舊縣。有置戴州。

冤句 有漆園,莊周為吏之所。漢濟陽郡故城在今縣西南,後漢光武生於此。有古煮棗城。

考城 有北亳,成湯都也。梁國有二亳,南亳在谷,北亳在蒙北,即北庭也,亦曰景亳,亦古戴國也。又巨北部城,《左傳》云「取郜大鼎」 ,即此。

南華 漢離孤縣地。天寶初改焉。

乘氏 古曰乘丘。漢句陽故城在今縣北,《左傳》「盟句待之丘」 是。

潁川郡 東至淮陽郡二百八十里。南至汝南郡三